月亮1200字

月亮

1200字 五年级

从小,母亲就让我背诵大量的唐诗宋词。从那时候起,我就与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是从那时起,我就结识了月亮这一朋友。

中国文人偏爱月亮,在浩如烟海的唐诗宋词中,咏月佳句俯拾皆是。从“举杯邀明月,对影诚三人”,到“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再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与其称月亮是一颗普通的卫星,倒不如说在诗人心中,月亮是一位知己,是一种意蕴,是一个人类情感的载体,是一种亘古不变的象征,诗人们将明月融化在心中,清辉与柔情交相辉映……

在诗人们看来,月亮就是一位知己,因此,对月抒怀就成了一种文化传统。诗人的笔下,月亮通常代表着诗人的情感体验,反映出诗人的主观感受,因此月亮被赋予的外形内涵不大一样。在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笔下,月光世界千姿百态,捉摸不透,既有“小时不识君,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的天真无邪、想象丰富的纯真心灵,又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的孤寂与悲苦。而“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只是因无论身处何处,人们所见月亮始终相同,于是月亮成为了李白寄托相思的凭借。

对于进士不第的张继而言,“月落乌啼霜满楼,江枫渔火对愁眠”正是他失意的真实写照:月亮渐渐西沉,一声声鸦鸣让静夜更静谧,江上起风了,吹得那岸上枫叶不停摇曳,合着那昏昏暗暗的灯光,与那阳光洒下的寒意交织在一起,经久不散。尽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苏轼仍将乐观豁达之情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于月盈月亏中,发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叹!

因月亮易起相思,使她更多地成为爱怨情愁的象征,寄托了恋人之间的相思。欧阳修曾写道:“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晏几道也曾写过:“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这些无不阐发的是物是人非的怅惘。今昔对比凄凉,明月在诗人眼里也只不过是惆怅的化身,是伤感的化身,是伤感的催化剂,也是相思的见证。

也许,在大多数诗词中,月亮都被赋予婉约的色彩,但也有时却也表现一种旷达潇洒。李白的“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彰显的则是诗人旷达博大的胸襟和飘逸洒脱的性格。再比如“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则表现的是一种高雅闲适、超群拔俗的境界。

月亮不仅是诗人内心的写照,也蕴含着极其深刻的哲理。人生如流水,显得多么短暂与渺小。然而,不论时光怎么改变,不论天地怎样翻转,月亮依然是亘古不移的长久象征。张若虚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寥寥数语把时间的无情,生命的无奈,人类渺小,月亮的永恒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月有阴晴圆缺”也突出了月亮具有运动的特征。所以,月亮既代表着永恒,又象征着运动。这二者看似矛盾,其实不然———变的只是外表,不变的却是“内心”。

我想,这就是唐诗宋词中的月亮吧!很美,也很有温度,总能让读者常读常新,得到多方面的启示。

每当我仰望夜空,看到一轮明月时,总会思绪万千……

想看见你的笑

1000字 五年级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是水中伊人闭月羞花的浅笑;“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爱情降临喜不自胜的微微一笑;“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人生失意豪放不拘的开怀大笑……但所有笑容都不及你的摄人心弦,我唯独想见你的笑靥。

巾帼英雄从军笑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你从小就厌恶战争,渴望和平,可谁曾想,有朝一日你不得不脱下女装,“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黄河边上,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的汹涌奔流;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骑鸣啾啾。从此,清风、冷月相伴,“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冬去春来十余载,你终于战功卓著,凯旋而归,本可得高官厚禄,你却选择“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那一刻,我看见了你的笑,是不畏世俗“巾帼不让须眉”的笑;是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的笑;是不慕高官而热爱和平的笑。你的笑,笑靥如花。

鉴湖女侠青衫笑

你是孙中山口中的“最好的同志秋女侠”,八国联军攻破北京的噩耗传来,你悲愤不已“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你四处奔走呼喊,希望用革命诗篇点醒梦中人,可不曾想,你的丈夫顽固保守,封建迷信,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什么“夫为妻纲”?这些都是封建礼教的约束,“女学不兴,种族不强;女权不振,国势必弱”,你不顾丈夫的反对,不顾礼教的禁锢,用自身行动演绎着“醒狮之前驱”,“文明之先导”,1907年7月,你用生命笑对你的追求。

那一刻,我看见了你的笑,是带着打破“三从四德”封建约束的笑;是坚持真理,舍生取义坚定执着的笑;是“唯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笑。你的笑,笑靥如花。

两弹元勋兴国笑

邓稼先,中国“两弹一星”之父,1947年去美国普渡大学求学,两年后便完成了博士论文答辩。当年正值新中国成立,要知道,普渡大学是美国远近闻名的大学,工程学院也是世界顶级,留在美国可以得到不菲的收入,但邓稼先毅然决然的回到祖国。一穷二白,知识匮乏是当时的中国现状。邓稼先隐姓埋名,在荒凉的戈壁滩上,一干就是数十年。负了青春,负了家人,有的只是没日没夜的设计,有的只是分分秒秒的计算。终于,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试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从此中国的国防迎来了崭新的春天。

那一刻,我看见了你的笑,是多少次付出,多少人拼尽全力取得成功后的笑;是一代又一代革命工作者舍身为国、无怨无悔的笑;是看着中华崛起、大国有望复兴的开怀大笑。你的笑,笑靥如花。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你的笑只是沧海之一粟,可千千万万个你就汇集成了汪洋大海,汇集成了祖国繁荣强盛的力量。我想看见你的笑,看见千千万万个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的伟大复兴而发自内心的笑。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五年级
12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