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自享受读书的快乐1200字

独自享受读书的快乐

1200字 初三 散文

面对生活的多彩,我们选择了人生。面对人生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我们选择了拥抱和品味,拥抱书籍,品味快乐。

读书之乐,源于目而富于心,愈久愈深。古人云:书中日月长。书中有秦汉的冷月,唐宋的乐舞,明清的悲歌,将世事沧桑,人生百态尽展眼底。在星稀星繁的月夜里,去拜访孔夫子的儒雅,去聆听鲁大师的教诲,去感悟老庄的哲性,心灵在瞬间完全进入了进化的状态。

读书之乐,源于史而净于心,愈真愈纯。打开一部文书,犹如一部历史的长卷,谛听历史的脉搏,咀嚼人生的甘苦,庄子的超脱,李白的孤傲,陶潜的隐逸,岳飞的壮怀,鲁迅的激昂——历历在目,心境与文字互为水乳,身不由已的跟随作者进入如诗如画的意境。古贤今哲所论述的广泛空间,纵横万里,上下千年,读之陶冶性情,思之心境畅然。

读书之乐,源于文而悟于心,愈精愈深。绱祥书海,就拥有了整个宇宙:楚辞的风骚,汉赋的酣畅。唐诗的典丽,宋词的俊逸。观沧海,望星空,明月清风。杏花春雨,金戈铁马,大江东去,疏海横斜,暗香浮动,残荷冷雨,优雅淡远争斗之间,思接于载,视通万星,侵润其中,韵味悠悠!

读书之乐,源于意而头于心,愈长愈远。潜心书海,酿就读书人一份无拘无束的快意,而所谓的增长知识都是在似春雨润物,春蚕食叶般得快乐中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同一本书年轻时读,多半是出于猎奇的心理。不能心置其中,中年时读,或许就能领会书中精髓。年高时读,则犹如人置高处,一览无余。或许如古人所说的:“少年读书犹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犹如庭中望月,而老年读书则如台上观月。”综其视之,读书的品味也是渐入佳境的。

读书之乐,使你如风,掠过千万万水,黄河黄山,长江长城。使你如鹰,翔过绿色,蓝色与红色的家园,领略过西双版纳与大兴安岭,倾听雅鲁藏布与喜马拉雅。

并不是每个人都必须立志成名成家,但每个人都向往心中有兴味,口中有趣味,为此我们会走向阅读。不是每个人都事必躬亲,每个人却都需要广见闻,明事理,为此我们也会走向阅读。在今天,走向阅读是一件极其自然和必然的事情。

从小学到大学,从学习到工作,回首一步步成长中与书亲密接触的过程,曾经为追求知识而拼命读书,随着时光渐逝,阅历渐丰,阅读中我们会越来越看重心灵的契合。自然也有为“需要”而读书的时候,但只有心灵的契合之下的阅读,才能让人真正享有读书之乐。林语堂曾话:“兴味到时,拿起书来就读,这才叫做真正的读书,这才是不失读书之本意。”

所谓契合,可以是读者与作者的感情契合,也可以是读者的心境与环境契合,二者皆可让人物我两忘,深味读书之妙。在这样的阅读中,我们的心灵插上个性的翅膀,翱翔蓝天,在这样的阅读中,性情的花园去除荒芜的杂草,盛开鲜花。

生活的脚步匆匆,世事的表象纷繁,选择能够让自己保持心灵的沉静的阅读,一份拨开浮躁展露深思与真谛的沉静,在风雨飘摇的夜晚,在雪落无声的早晨,在温馨如染的枕上灯下。乔羽老先生有一句话:“不为积习所避,不为时尚所惑。”这就是从阅读中获得的最大财富,不管这个世界变得如何的物质化,我们的心灵永远需要呼吸,需要自由自在的遨游,而阅读以一种如此美妙的方式,在我们的精神的小屋上打开一扇敞亮的窗,窗外是一道能够让我们感受深刻温暖,放松和愉快地彩虹,是这彩虹,让我们的心灵通往自由的王国,自在的彼岸。

其实,人生本就是一部无字天书。漫漫人生,光阴似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脚踏实地地撰写人生之书的每一个章节,诚愿普天下之人能读好人生这本精炼之书,找回快乐,并享受快乐。

独自品尝寂寞的舌头

800字 初二 散文

不知不觉间便慢慢的喜欢上了品冠,而对于红得发紫的周杰伦已不再崇拜。我现在喜欢的品冠,总是拿着一把吉它,悠悠唱着哀伤的情歌,没有惊世骇俗的外貌,却在他的骨子里透着淡淡忧伤的品冠,就在那么一瞬间,像一束阳光悄悄照亮我心中的阴霾。对于周杰伦,我还是比较喜欢那个拿着双截棍在舞台上面哼哼哈嘿的小子,那时的他,才刚刚蜕去童年的稚气,显得那么清新自然,没有大批粉丝的喜爱,没有大批媒体的追捧,在舞台上蹦蹦跳跳,亲切贴人。而现在,在闪光灯的照耀下已渐渐迷失了方向,已失去了周杰伦本该有的气质。

很奇怪的,我在品冠身上找到了共鸣——忧愁。

我欣赏席慕容的文笔,却更喜欢三毛字里行间所表达出的对人世的看透以及对自己的可悲。席慕容是幸运的,她有一个好老师,一班好同学,所以她是快乐的,因为她从没有体会过三毛的艰辛。三毛是可怜的,她的老师只是一个注重成绩且不懂得相信学生的人,她在三毛经过努力后取得成功时,而表现出一种极为不屑和极不信任的眼神,且当众羞辱她,使她再也没有尊严也没有勇气在学校呆下去。于是,她写的文章,总是会隐约出现两个字——凄楚。

很自然的,我在三毛身上找到了共鸣——凄楚。

不喜欢人人喜欢的牡丹花,却喜欢绽放在荒凉沙漠中的仙人掌,它开在荒漠无人驻足,所有的努力都只能孤芳自赏,它为沙漠送去一缕芬芳,却也只能是为了一些没有情感的沙子罢了。可它又能怎样,只能周而复始的绽放,绽放。而牡丹却被世人敬仰,不用努力就能得到人们的赞美。我喜欢仙人掌,喜欢它那不知为何,却还是要努力绽放的执着,可我知道,开在无人驻足的荒漠——苍凉。

很可爱的,我在仙人掌身上又找到了共鸣——苍凉。

不喜欢碧空万里的白天,却喜欢阴森的黑夜。以前总觉得白天是美好的,阳光是美好的。白天没有噩梦,白天有七彩的彩虹,白天没有恐怖的故事,白天有如花的笑靥。而我,却已渐渐习惯听着情歌流泪的朦胧的夜;适应了倾听窗外北风呼过的声音;适应了整片天空只有我一个;适应了独自躲在黑暗的角落,嘴里哼着歌,好像若无其事,其实心中早已泛滥成河。

很清楚的,我又在黑夜里找到共鸣——孤独。

忧愁,凄楚,苍凉,孤独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寂寞,它们的共同意义是成长,而我,便是浮游在寂寞里的一尾鱼,独自品尝寂寞的舌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散文
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