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根鸟》有感200字

读《根鸟》有感

200字 初一 应用文

国庆佳节,我一鼓作气读完了曹文轩先生的纯美小说《根鸟》,领略了书中的含义。

主人公根鸟在一次外出打猎时,猎到了一只罕见的白鹰,并从白鹰脚上取下了一封求救信,落名“紫烟”。当晚,根鸟与父亲寻遍了附近的山谷毫无收获后,根鸟义不容辞地踏上了西寻紫烟之路。途中,根鸟结识了板金,板金在十八岁那年当梦离他远去后,舍弃了荣华富贵,也踏上了西寻梦的旅途。这两个人都是为追寻自己那渺茫的梦而西行的。途中虽然艰难险阻层出不穷,但他们凭借着那坚持不懈的意志,心中那不达到目的势不罢休的信念,跋山涉水,克服了重重的艰险,竭力寻找着自己可能一无所获的梦。但板金的命运却是悲惨的,他在莺店的郊外慢慢地闭上了眼睛,与世长辞了。临终前,他告诉根鸟:“要坚持不懈地去寻找梦中的大峡谷、紫烟。”根鸟凭借梦中的记忆,虽然是在漫无目的地寻找,但他依然义无返顾地努力着。在鬼谷,根鸟虽然在做苦力,过着艰苦的生活,但他没有放弃,依然一次次地逃跑,直至成功。在米溪,他又一次忍痛舍弃了荣华富贵和秋蔓,毅然踏上了西去的行程。在莺店,根鸟面对自己一贫如洗,再一次显示了自己坚忍不拔的恒心和毅力,往西直走,终于来到了大峡谷。

这一切,不都标志着根鸟心中那永远不断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吗?根鸟的事迹深深地感触了我,使我受益匪浅。他使我想到,根鸟那种永不放弃的恒心不就像那一簇簇爆发的礼花吗?其实,礼花在升空和绽放时是一样漂亮的,若不是在升空的压力下,礼花能绽放出那么光彩夺目的色彩吗?人生如同礼花,都需要向上腾飞的决心和恒心。正如英国诗人莎士比亚所说的那样:“一件事情,一旦着手,不达目的,决不罢手。”这句话再次显示了坚持不懈的意志是多么重要,它蕴藏着的动力将是无穷无尽的。它激发着一个人将要着手一件事时,就算是微不足道的,也要一办到底,绝不半途而废。这样,我们才可以像绽放着的礼花一样,迅速冲顶,最后获得成功。板金虽然没有找到自己那失去的梦,但他却为了自己的梦想耗尽到最后一刻。他的行动也向我们蕴予着要在荆棘丛生的艺术大道上闯荡,常人可能会望而却步,但生活的强者,那种意志坚强的人,他们也许会得到史无前例的成功,欢欣鼓舞地来品尝成功的乐趣。英国小说家狄更斯曾经说过:“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着名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在文学事业上受挫,曾经遭到英国桂冠诗人罗伯特.骚塞的冷嘲热讽,但她毫不气馁,毅然改写小说,最终踏入了文学圣殿的大门,在文学圣坛上脱颖而出,在世界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丑小鸭小时候虽然丑,但它经过无数次练习飞翔,最终还不是变成了亭亭玉立、展翅高飞的白天鹅了吗?科学巨匠史蒂芬.霍金虽然自身残疾,但他身残志坚,依然努力地探索宇宙的奥秘,坚持不懈地进行思考宇宙的起源,被人称为活着的爱因斯坦。这些不都是坚持不懈的毅力中的成功者吗?总而言之:“一个人要有恒心,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凡事皆需尽力而为,半途而废者永无成就。”

读《格列佛历险记》有感

200字 六年级 应用文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这部天马行空却又脚踏实地的作品中出现了许多光怪陆离的地域,诸如飞岛国、慧骃国。主人公格列佛经历了各种奇妙,他是一个很幸运而又颇具冒险精神的冒险家,就像鲁滨逊,每次都能劫后余生;他又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就像丹尼尔·塔米特,各种语言无不是三两周就可以掌握。

其中极具嘲讽又极为妙趣、深刻的非布罗卜丁奈格与飞岛国莫属。在布罗卜丁奈格,格列佛不仅仅在巨人手中被把玩,或是险些被粗鲁的猴子、黏糊的大蛙送去上帝那报道,或是被一只鹰给“解放”这些极为谐趣又有些荒诞的事。更深刻的应该是与国王的谈话。而在飞岛国上,格列佛的经历更是荒谬而虚妄:岛上居民缺陷的相貌,古怪的生活习惯,奇葩的礼数以及国王对人民“和蔼而人道”的统治;或是位于巴尔尼巴类似“国家科学院”作用的“拉格多科学院”里诸如:从黄瓜中提炼阳光、将粪“打回原形”——变回食物;呵!这些荒诞无稽的“科研项目”!那群傻瓜就这样“用力吹网兜”。更让人大跌眼镜的巫人岛,岛总督竟可通唤亡灵出来谈话或做饭!最后,主人公参观了一些名为“斯特鲁布鲁格”的百岁老人便离开该国。

“那不过是一大堆阴谋、叛乱、暗杀、大屠杀、革命和流放,是贪婪、党派纷争、虚伪、背信弃义、残暴、愤怒、仇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所能产生的最恶的恶果。”

“那样一个卑微无能的小虫是自然界中爬行于地面的小毒虫中最有害的一类。”

我仿佛看见了鲁迅先生的《呐喊》,仿佛看见了昏暗的烛影下影射出的作者提着的笔,正冲着大英帝国高跷的鼻子尖呐喊,嘲讽。这位斯威福特先生也如同鲁迅先生,在对英国君主呐喊,对英国政界呐喊,对英国社会呐喊,对英国子民呐喊!仿佛正与格列佛对话的不是那位国王,而是作者,作者在辛辣地讽刺挖苦当时英国自以为是的种种“成就”,诸如不人道的殖民,迫胁来扩大国家领土;诸如尔虞我诈以成为豪门。孰不都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般的憎恶事?作者用一把尖锐的利刃——就像他手中的那只羽毛笔插向英国人最引以为傲的:实质上极度腐化堕落的选举制度、议会制度及各形各色的政教制度。

我在彷徨见又看见了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记》,我想,作者之所以将布罗卜丁奈格描绘成一个理想的、有教化的君主政体,国王贤明正直,就像陶渊明写《桃花源记》的初衷是一样的:表达自己理想的社会制度。但这“大同社会”确是遥不可及的。

瞧!那不就是英国“伟大”的君主!我觉得飞岛国国王事实上影射的便是英国君主,种种不人道、冷僵的对问题的处理方法正如同英国君主对本国,对殖民地人民的压迫剥削。尤其是飞岛国法律对“斯特鲁布鲁格”的不公正,不人道,更是影射如此。

而那所谓的“拉格多科学院”,里面住的全都是像英国皇家科学院那帮“四大金刚腾空”的科学家。哦不,应该是一群“俄尼里伊”!

作者斯威福特先生是个值得尊敬的人。这位现实主义创作者,这位将讽刺艺术手法运用淋漓极致的作家,不仅仅是向我们展示了当时辉煌的“日不落帝国”背后的败落,更是给予了我们醒目的警示,我们难道不应该从中汲取教训,将之作为借鉴,去更好地切实地为中华之腾飞助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应用文
2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