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过生日600字

妈妈过生日

600字 五年级

今天中午,我跟小姨去街上的“老约翰”订蛋糕。订完蛋糕,我就到小姨那里玩了一个下午。

我跟小姨走了一段路,发现了一只可爱的小狗抱枕。我让小姨停下车说到:“小姨,我看见一只可爱的小狗抱枕,想送给妈妈,行不行?”

“行,走我带你去买。”小姨亲切地说。

小姨买完小狗抱枕后,就带我去她那里玩了。

到了下午,姐姐来接我回家。其实我不并想回家,直到妈妈打来电话让我们回家收被子。我只好满不情愿地回家收被子。

我们回到了家,打开门,去收被和收被单铺床。干完这些活,妈妈刚好回到了家,多亏姐姐一回来就将礼物藏起来了。

妈妈让我给电动车充电。过了一会,妈妈又要去忙了,可没有电动车骑。

妈妈只好向邻居借电动车。

过了很长的时间,小姨来接我们去拿蛋糕,然后直接去“香樟之恋”等妈妈来吃饭。我们在走之前将礼物放在门前的鞋柜上,然后拿一张很大的纸写了四个字:生日快乐!

我们拿着蛋糕来到“香樟之恋”小姨点好菜后,我们等待着妈妈。

过了一会儿,妈妈就来了。妈妈看到蛋糕就知道是什么情况,她坐下后就流下了眼泪。

我们吃着吃着,老板娘来问我们:“今天你们有过生日的吗?”

“有,她是寿星。”小姨回答了老板娘的话,并指着妈妈。

老板娘听后退下了,然后一首《生日歌》响起了。

突然,五位服务员走过来,唱《生日歌》。

她们对着妈妈唱:“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

妈妈站着十分激动说:“谢谢!”

过了一会,一碗“长寿面”端上来了。

妈妈吃完了,我们就回家了。

快乐的日子,总是过的那么快!

我看仪式

800字 初三

人总爱用模仿来掩盖自己的无知。

自古至今留传下多少传统的仪式,婚丧嫁娶,凡关乎生死者,人们总是会郑重以对。古时祭天以求雨,祭社稷以求丰收,仪式一步步从一种简单朴素的信仰成为了一个教化的工具,成了有识者统治无知者的锁链。

于是人们在皇权走下神坛后失去了模仿的对象,但历来的习惯仍然在人们的脑海中挥之不去,故人们会被清晨响彻天际的礼炮与哀乐之声惊醒,黄昏时因新店开张的爆竹声里难以入眠,红事上对着自己不知该如何称呼的亲戚赔笑,白事上一遍觥筹交错一遍挤泪。庸人庸碌地进行着这一切仪式,可无人问询我们这么做的目的何在,或是问了以后被人当作异类看待。

有识者依旧以仪式来宣告庸人是他的子民,而庸人也幻想着用仪式来标榜自己的高明。他们并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仪式的存在,但他们知晓没有仪式就没有他们所希望的一切:尊重、面子、地位、金钱及其他。由此可见,即使仪式的意义模糊,目的不明,它存在的必要性依然是显而易见的——没有了仪式,庸人就会失去他们赖以生存的一切。

尽管仪式有着其存在的价值,但其意义依然是模糊的。没有人知道自己为了某个并非熟识的远房亲戚或是没有多少往来的朋友去世的哭泣是否是出于内心的声音,但“逝者为大”的训诫和对于生死的哲思占据了那位参与葬礼的人的头脑。所以仪式的目的渐渐从它开始时对某事某物的重视与纪念变成了对某种行为标准的追求。在这之后,参与者的“理智”重新占据了上风,他开始在意自己的表现是否得体,是否与环境格格不入,或者又可以从这仪式中去取得什么。仪式逐渐沦落为庸人模仿与适应的场所。

它的目的似乎是显而易见的了。为了体现“人”这一动物的群居性而被设计出来让人可供模仿的模板,为了使庸人看清自己庸碌的属性,有识者可以继续教化无知者。理性是不应该存在的,对仪式的表现方式和流程的思考都注定是徒劳,只有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才是王道。

所以无知者依旧无知,有识者依旧统治,绵延中华千年的奴性与因循守旧的执着也不会过时,仪式依然会是仪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五年级
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