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目光900字

外婆的目光

900字 初一 议论文

天空灰蒙蒙的,像要下雨的样子。我登上汽车,踏上了回老家的路。

汽车一路飞驰着,似乎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家,而我却悠然地坐在车上,没有思念也没有祈盼——那个我两年未回的故乡,现在想来,几乎一点感觉也没有了。

临近老家,天忽然放晴了。我渐渐看清了那泛白的石板路,那枝叶摇曳的麦田,那信步游荡的鸡鸭……我这才惊觉,自己已经有两年多没有亲近过这一切了。

突然,我感觉到有一束光向我射来,如火一般热烈。我抬眼望去,绿色麦田间的农舍里,太婆正倚在门口看着我。那炽热的目光穿过她那飘散着的满头银发直直地向我投来,带着些许喜悦与无法言说的寂寞。

这个老人,这个曾经为我养鸡收蛋,为我纺线织衣,陪我度过童年的老人,我竟把她遗忘在这里两年了!

我默默地走了过去。随着我的慢慢走近,太婆那双浑浊的眼睛迸射出前所未有的光芒,好似有一双手瞬间抹去了那眼眸里沉积了两年的尘埃。太婆拉住我的手,想抱我,我见状,赶紧伸过手去,准备像孩童时候那样紧紧地抱住她。但在触及她身体的一刹那,我收了力度,只是轻轻地、缓缓地搂住了这个已经瘦弱不堪的94岁的老人。

太婆笑了。尽管她的脸上已经爬满皱纹,写满沧桑,但我还是发现,在她满溢泪水的眼眶里含着两道清晰的柔光——也许这就是幸福的光束。

太婆拉过我的手,缓缓地回到屋内,颤颤巍巍地坐回椅子上。她始终没有说话,只是盯着我看,目光柔和又带着深深的眷恋,宛如那西山的夕阳依依不舍地凝视着身下的土地。这个陪伴我度过童年时光的人啊,我也许已经成了她生命中的一部分。许久,太婆才收回目光,轻轻地说了句:“唉,孩子学习忙啊!”这句话一直是我搪塞太婆的理由!

我没有了言语,任自己静默地沐浴在暖暖的夕阳中。记得我幼小的时候,也常常这样慵懒地依偎在太婆身边,让橘红的斜阳暖暖地照着……不知过了多久,妈妈来了,我要走了。妈妈的工作、我的学业都不容许我在此做过长时间的停留——其实,我们的到来,原不过是为了抚慰太婆那颗挂念儿孙的眷眷之心。

我不再敢看太婆的眼睛。只是在登车之前,忍不住回头看了看那座农舍。这一瞥之下,我还是看到了站在矮矮的屋檐下为我们送行的太婆,她的双眸里充满了悲哀与不舍,浓浓的寂寞随着那柔弱的目光,飘散在暮春的微风里,弥漫成难言的凄凉。

我的眼里顿时溢满了泪水。我无力地回过头,躲开了太婆的目光。因为如果我再多看一眼,我就会无法挣脱……

外婆的竹林

800字 六年级 写景

外婆家的后面是一大片竹林,连着右边的那片竹林与青山。它像一片消音带,干脆却又和谐地分开了喧闹与繁华。

竹林的前面是寂静的。小的时候放学一回到家,就习惯性地喜欢坐在并未落满竹叶的空地上。双手撑着脸,呆呆地望着那片熟悉却又陌生的天空。太阳渐沉渐落,只在天空中露出半张脸。身边是一片像谁打翻了掉进水里的红颜色云彩,和谐的融到了一起,轻薄得像一片纱巾在天空中游荡,却似乎一抓就散。竹林里时不时有几只鸡走过,发出的慵懒的“咕咕”声和踩在落叶上的“沙沙”声混在一起,小而有力;小而响亮。山下那片宁静而祥和的芭蕉树,绿油油的叶子反射着夕阳那瑰丽却又快散尽的余光。微风轻拂着,袅袅的炊烟一丝一缕地飘荡在火红的天空中,忽远,忽近。

竹林的前面是勤劳的。记得有一次,我和外婆上山去。满山的野花开了,鸟儿在树上鸣叫,似乎是在向夏天盛大的到来问好。太阳火辣辣的炙烤着大地。然而,太阳越猛,花儿越艳;太阳越猛,人越勤快。我好奇地问外婆:“他们不累吗?”外婆说:“累啊!可一干起活来,就不知道累和热了。”“是吗?”我好奇又怀疑地问,“你试试呗。”我听了,一下子跑进田里。菜叶和泥土在夏天的逼迫下,被迫把春天的水分供了出来。在我看来,这是一种香,一种不可复制的美妙的有颜色的香。我在田里撒开脚丫子跑,引得鸟儿阵阵惊鸣,花的香在脚下萦绕。我望着山下忙得热火朝天,汗流浃背的人们;望着忙得挥汗如雨、旁若无人的人们。我心中感叹道:真不累啊!

竹林像一片消音带,隔绝了喧嚣;隔绝了宁静。但也融入了美好,融入了勤劳。

六年级:x婧文

点评:本文语言非常清新恬淡,雕琢词句的同时又不流俗,“外婆家的后面是一大片竹林,连着右边的那片竹林与青山。它像一片消音带,干脆却又和谐地分开了喧闹与繁华”,有种朱自清在描绘“荷塘月色”的感觉。

作者按照逐渐长大的顺序进行写作,记录下成长路上的一路感悟。对于人生或世事的感悟显然能够体现出作者深层次的思考,不仅思考的深入,而且表达的得体,这在同龄人当中是非常难得的。

作者下一阶段可以继续进步的方向就是让表达的主旨再清晰而突出些,同时兼顾文章前后情感的持续性,那样的话,我们会看到一篇更优秀的文字。

点评老师:沈霁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议论文
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