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问》读后感800字

《学与问》读后感

800字 五年级 读后感

今天,我们组织去多媒体教室观看一部抗战电影,名叫《小兵张嘎》,我深深地被张嘎那热爱祖国、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

电影的内容大约是: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叫张嘎的小男孩与惟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他配合侦察排长罗金保执行任务时,表现得勇敢、机智。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的一枝手枪,偷偷把枪藏进鸟窝里,没有上缴。为攻打敌人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当敌人拷问时,他英勇反抗,坚强不屈。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发挥了很好的配合作用,最终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鸹窝里的手枪主动拿出来交公,队长则正式宣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嘎子心满意足,便将自己珍爱的木制小手枪送给了好朋友胖墩。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要像嘎子学习,不管多么困难,多么辛苦,我一定要勇敢地面对!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一定要坚强!作为未来祖国的接班人,我们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这是课文《学与问》的第一段,我觉得说得太有道理了。的确,我们只有不停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提出不同的问题,才会有进步。创新,当我们有了成就之后,学与问依旧伴随在我们左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学无止,而问无休”。人的一生,永远也不会有学完和问完的一天,只要活着就有得学。有得问;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所以学与问将伴我们一生,直到死神的到来。

“学问学问”,为什么要把“学”放在前面,而将“问”放于后面呢?这是因为我们只有学习新的知识。去了解新的事物,才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加入将“问”放于前面,就是“问学”,我们什么都没学到,脑子里一片空白,连问什么都不知道,更别说学了。所以,我们只有先学,才能提出问题,最后取得问题的答案。

最后,用课文的最后一段的前两句来结束这篇文章——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云南昭通大关县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中心小学六(3)班五年级:幻梦成灰

借书

800字 初三 记叙文

总评:借书本是一件小事,可是如果关注一下事情过程中人物的心理的变化,小事也可作出大文章。作者的这篇重写,相比起来进步很多,语气比较流畅、脉络清晰,而更重要的是能从借书这件小事中悟出做人的道理,从而升华了主题。但不足之处还是存在,比如在叙述自己发现同桌有本《雷锋的故事》后,说明自己”梦寐以求”的原因是“在书店里找了好半天还找不到”,因为没有写出对这本书的急切心情,使得这个原因显得简单了些,如果在行文中先告诉读者自己经常听老师或家长讲雷锋的故事,于是内心就很希望能有机会看到有关雷锋事迹的书,那么就能完整地体现出借这本书的原因与心情了。

点评人:泉州晓婷

我是个名副其实的“小书虫”,无论班上谁有什么好书,我都会第一个上前去借。这不,看,我又借到了一本我盼望已久的《雷锋的故事》! (采用倒叙手法开篇,“盼望已久”为下文中的借书心情描写埋下了伏笔。)

星期三下课时,我习以为常地拿出心爱的作文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看着,看着,突然,我惊喜地发现同桌梁莉芳的桌子上端端正正地躺着一本崭新的书——《雷锋的故事》。啊!那正是我梦寐以求的!那次(在这之前,)我在书店里找了好半天还找不到呢!我的内心顿时闪过一阵激动。 (是什么原因促使自己对这本书“梦寐以求”而到书店里去找呢?)

第二天上学,我匆匆忙忙地来到学校,书包也来不及放下,就迫不及待地对梁莉芳说:“喂!借我那本《雷锋的故事》!”可梁莉芳依然若无其事,还在兴致勃勃地与别人谈天说地。我生气地嘀咕着:“哼!真没礼貌!”说完身就走。可我刚走了几步,又念一想:咦?好像是我没礼貌哟?哦!我知道了!她也许就是因为我说话不礼貌,所以才不理睬我!于是(,)我满面笑容地走到她面前,礼貌地向她打招呼:“嗨!莉芳,你好!你能把那本《雷锋的故事》借给我吗?”梁莉芳扭过头,看了看我,犹豫了一会儿,露出一丝淡淡的微笑,大方热情地说:“那好吧!看完后记住还给我哦!”那声音轻快得如黄莺歌唱一般。我顿时乐得心花怒放,连“谢谢”都来不及说,就兴高采烈地拿了梁莉芳的那本书。我如获至宝,爱不释手,不停地抚摸着书面,然后“砰”的一声坐在座位上全神贯注地看了起来。 (借书的过程写得具体,一连串的动作与神态描写反映出了自己对这本书的喜爱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五年级
读后感
8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