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之后900字

三点之后

900字 高三 叙事

似乎每天的这个时候,也就是连续剧播完后的三点之后。三点钟似乎是一条“三八线”,把一天当中的我划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形象,三点之前我是这样子的,而三点之后我成了另外一种模样。浓妆艳抹似的,竟不识的自己。这大概是很悲哀的吧。

三点之后我坐在小凳子上,双手托着下巴,眼睛睁的大大的,就似我面前有什么吓人的东西一样,或者是受了某种恐吓还心有余悸念念不忘吧。反正就是那种一动不动搭讪不理叫喊不应的憨样儿。不过也没有人会和我聊天或者来叫我看到这个模样儿骂我傻子你有病啊。因为家里没人。

如果我一直是那样的话也就罢了,可我并没有一度沉溺于保持这种状态,院子里尖锐的狗叫声呼啸着刺进耳朵,刺痛了耳膜,也惊醒了我。此时此刻的我脑中是空空的,也就是在此刻我丧失了自我。我惊恐地望着四周,偌大的空间在房间里震响?

这也许是我自己给自己的一个心里包袱,但我却无法阻止它的发生,它总是不可遏止得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不停地重复上演。这确实有点匪夷所思难以置信。

我想如果我出去走走结果也许会好一些,于是在一个明媚的下午我兴致盎然地去找同学玩,可是我却更受不了被冷淡、摞放在一旁。我是个要强的人,我宁愿面对着空空的房子也不原受到别人的冷落与不屑。我神情笃定且淡然地向他们说了一大堆连我都不清楚的理由,于是,最后,我转身走了。在我转身的瞬间,脸上挂满了彷徨与失落。虽然我并不是很需要他们,但我却失去了友情。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我的失败。我神经质地狂踢那棵死了的树,嘴里念着那些该死的人的名字,我挥舞着、叫嚣着,张牙舞爪地发泄着我源源不断的愤怒,可是等我停手之后方才后悔,因为蹩脚的痛苦实在很难受。我不知道脚伤到什么程度,但我只能瘸着走回去。

脚指头上起了一大滩淤血,其余部位都是青紫色。我小声地啜泣着一边揉捏着发肿的部位,心理还不停地骂自己不应该跟自己过不去,否则吃亏的还是自己。

之后的日子里我依然呆在家里,瘸脚使我在家里活动很不方便。即使我成了这样,也不愿别人可怜我同情我安慰我,因为那样我的心里会平添一份痛苦,我已经伤痕累累了,不愿再额外为自己增加负担。其实说白了还是自尊心的问题。

这几天一直在干别的事情,竟忘了前几天那奇怪的现象,现在想起来,掐指一算,有一段时间了。现在想起来到很看的开了,估计是在家无事可做胡思乱想的结果吧,要不就是睡眠不足头痛的缘故?我搪塞着安慰自己。总之,没有发生那光怪陆离的现象的日子里,我不再显得颓废。

南方的毁灭读后感

900字 初一 读后感

当滚烫的岩浆从维苏威火山口喷涌而出时,也即是庞贝城的毁灭之时。

在《南方的毁灭》一文中,余秋雨先生用饱蘸深情的笔触为我们描绘的一幅幅画面,让我仿佛能够看到,当死亡的恐惧突然摆在面前时人们的惊慌失措、悲凉和无助。这个有着两万多人口的小城,就在一夜之间被吞没了。前一秒钟还在熟睡中的人们,顷刻之间就被火山灰定格成死亡的永恒。

读罢全文,掩卷深思,如果灾难突然发生,我相信所有珍惜生命,真正热爱生命的人,是不可能在灾难面前镇定自若的。求生的本能将会促使他们拼尽全力作垂死的挣扎。而这种挣扎是多么地震撼人心!

由于火山灰的堆积,庞贝城中的居民,被固定在了死亡的瞬间。再次光临庞贝城的一千多年后的人们,所看到的,是无数个遇难者被制作成的人形模壳,就好像标本一样。逼真,却不是生命。在数万个人形模壳中,最使我动容的,是一名双手撑在地上的男子。这名男子,双手撑在地上,仿佛他下一秒钟就将站起来,可是一蹲就是一千年,当他重返人世之时,竟变成了冰冷的石头!我承认,生命是坚强的,然而,在灾难面前,又是多么脆弱!

余秋雨的文字里,有与死神殊死搏斗的惊心动魄的场景,也有后人对庞贝城在毁灭之前城中生活、文化、风气的毫不留情的评判。或许是庞贝城距离现代人们太过遥远,人们感受不到那里的人性之光,感受不到之前庞贝城内的人们那种真实、平凡而又和悦的生活,感受不到那里的人们为了幸福的生活而作出的种种努力。但是,和我们最贴近的就是近几年各个地区频发的地震、海啸、泥石流了吧,相信每一次的灾难,都会给遇难者的亲人家属、朋友的心灵烙下深深的创伤。在无法阻止的天灾面前,我们显得那么无能为力。但有谁又会去咒骂那些安息的生灵呢?就纯粹的生命而言,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面对每一次的灾难,我们除了实施救援,重建,安抚,还能做什么。因此,在灾难来临之时,灾难之中乃至灾难之后,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是那种毫无根据的猜测、指责,还是应该给予更多的温情和关爱?

许多人指责庞贝城生活的奢侈,认为这次灾难是上天的报应。在我看来,对一些无辜的逝者的指责,是多么可笑,荒谬。痛定思痛,我们最应该做所能做的,就是为所有的逝者祈福,然后强大自我,以致在猝然而至的灾难面前尽可能地从容应对并战胜。

庞贝城的毁灭,将成为后人的警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三
叙事
9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