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读后感500字

《匆匆》读后感

500字 一年级 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习了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写的一篇文章——《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又在开的时候。”作者用排比的句式描绘春景,表明大自然的枯荣是时间飞逝的痕迹,从而与时间一去不复返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我们不由得随着作者去展开深深的思考。“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的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运用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日子比作一滴水,时间的流比作大海。日子显得如此渺小,消逝的如此之快,这其中,有太多的无奈与惋惜。“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作者用一系类的排比句式,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描写了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洗手,吃饭,默默时,就在这不经意之间,世间便轻轻悄悄的在我们身边流逝了。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不可控的无奈。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光匆匆,转瞬即逝。是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怎样才能使有限的生命散发出绚丽的光彩?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珍惜时间。不惜寸阴于今日,必留遗憾在明天。珍惜点滴时间,立志奋发向上,只有这样,回首往事才会无愧于心,展望未来才会充满信心;也只有这样,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谁是卧底”

650字 六年级 叙事

“谁是卧底?”这个游戏大家都听说过吧,今天,我们作文课上,老师就让我们玩了这个游戏。

这个游戏其实很简单,参赛都发到一张纸条,卧底也有一张纸条,除卧底外,大家纸条上的内容都是一样的,而卧底纸条上的内容是和大家纸条上的内容相差,每个人都要描述纸条上的内容,一圈过后,开始指认卧底,得票最高的那个人出局。

我可是一个爱凑热闹的人,这么好玩的事怎么能少了我,理所当然的,我加入了第一轮的“谁是卧底”,我打开我的纸条一看,上面的内容是“电扇”,我开始描述了,内容非常清晰,当到最后那个同学时,她支支吾吾了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理所当然的,她倒霉地成了第一个被冤枉的人,后来,竞争越来越激烈,我每次回答都小心翼翼,生怕出了什么差错,被冤枉的那个人是自己。当我描述完后,我用心观察每个人的表情,发现他们都是面无表情的紧张,不管啦,我决定把手指向那个高高瘦瘦的男生。只见老师把他拉出来,说:“那么,这个男生到底是卧底呢,还是会被冤死,答案就是……”老师说到最后,故意停顿了一下,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这时,我觉得,时间静止了,天地间的一切仿佛都变得没有了声音,只剩下我一个,我的心还在怦怦直跳,心里一直有个声音在喊:“卧底啊,他一定是卧底!”旁边的胖子拉了我一下,我才恢复清醒。这时,老师接着说:“他……首先,你告诉我你是什么?”“是电扇。”“恭喜你,答对了,成功冤死一个!”听到这话,我的心快要从胸口跳出来了。

现在,只剩下我,胖子以及一个女生,也就是说,我不是卧底,但我旁边的两个人都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性,我在指认时,犹豫了,最终,我的手指向旁边的女生,接着,老师把她拉了出来:“她是卧底吗?……”老师故意卖了个关子,又问我们:“你们确定了吗?”“嗯,确定了。”“不改了吗?”“不改了!”“好吧,那她就是……最终的卧底!”

其实,只有我知道,在刚才指认卧底时,有多么惊心动魄。同时,我想起了一句话:细节决定成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一年级
读后感
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