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锦尚纲,君子之道”与谭延喜老师聊天引发的反思1200字以上

“衣锦尚纲,君子之道”与谭延喜老师聊天引发的反思

1200字以上 初一 议论文

早两天,谭老师在空间留下一句“还不睡觉!”满带关爱的批评,正是这次留言,给我们师生交流搭建了桥梁。大概,在谭老师那里,这是一次再平常不过的交流,而对我而言,受益匪浅。更让我明白,这个大学城的建设是有价值的。

废话不多说,先甩张图吧。

其实,“学生会”这个名词一直是网络上的高频字眼,更是社会舆论的焦点。这让我想起了前一阵网上被疯转的“rén dà副教授批学生会藏污纳垢成丑陋guān chǎng缩影”一贴。

曝光:副教授炮轰rén dà学生会

这篇名为《学生会:大学最阴暗的一角》的文章,陈伟称是其计划写的新生寄语的一部分。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陈伟称:“我选择这个议题,乃出于个人对大学教育工作的严肃思考:我们是要培养什么样的大学生?此外,它还涉及一个民族未来世代政治中人的素质,本质上它涉及的是‘统治精英的再生产’问题。”

陈伟痛心地表示,自己曾亲睹班里一位大一尚比较单纯的、有理想的学生,在当过学生会主席后,堕落成为一个失去基本道德水准、以无知无耻为荣、满口官话的学生官。而就其所了解,甚至有一些在学生会里面工作过的学生,也直接称学生会为“垃圾”。

他认为,高校的团委、学生会,某种意义上是中国guān chǎng丑陋生态的缩影。学生会的许多做法,是中国体制内最糟糕做法的复制。

此外,学生干部还是大学中的特权阶层。陈伟的研究结论是“有限的支教名额,都被校级学生组织瓜分”。每年换届阶段学生会竞争对手之间的暗中互相倾轧,手段极其卑劣。此外,学生组织的公款吃喝盛行也是不争的事实。陈伟认为:“学生会干部,官腔连篇,言不由衷,无出其外,败坏了rén dà学生的形象。”

反思:学生会到底有多热门?

在新生入学之际,陈伟的这篇文章一下子吸住了众人的眼球。众说纷纭之下,折射的是社会对于高校学生会又爱又恨的心理。不可否认的是,加入学生会仍然是许多人的追求之一。学生会到底有多热门?不管你信不信,在有些高校,甚至比毕业生找工作还困难。

据《天府早报》报道,西南交大2011年迎新的最后几天,该校学生会提前招新。没想到,仅仅60个岗位,竟然引来约3000名新生欲报名竞聘,掐指一算,录取率仅近2%。

不久前,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网上读了两篇该校学生的文章。其中一位同学说,他还没踏进大学门槛,就有人跟他普及如何混进学生会,如何讨领导欢心这样的秘诀云云。杨玉良在随后的开学典礼上说道:“当前的大学,包括在整个社会当中暴露出来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反映了中国社会精神和价值的迷失。正如余英时先生所说,中国的危机,是文化的危机。”

诚如杨玉良所言,当代大学生不认同高校学生会,却又盲目追求入会的现象,恰好说明了这个群体中一部分人的独立价值观的缺失。未来学生会应该如何发展才能更好地培养引领社会的杰出人才,这个课题值得全社会共同思考。高校学生会,想说爱你不容易。

摘自——凤凰网

看完帖子,扪心自问一下,是否有同感。说实话,相比而言,我们学校不至于此,但这也不得不给了我们一剂响亮的耳光,也不得不让我们身在其中的人生起一丝警报,回想一下,自己当初为什么进学生会,初衷是什么?坦言,我自己比较要强,总强逼自己要有所作为,因为,我本是可以读一所高中的,然而,我知道在一所高中,以我的1a2b2c的会考成绩是不可能被人看得起的。我好面子,我自尊,我不甘于落后,带着“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倔强心态我来了工校。

进了工校,自己也如鱼得水的进了学生会,通过自己一步步的努力也爬上了主席团的位子。正当我慢慢开始自我膨胀,一心相进校团委时,是这篇帖子,让我打消念头;是这次与谭老师的微谈话让我开始反思,学生会到底是干什么的?

“衣锦尚纲”,的确,胸前的这块牌子是一件好袈裟,然而我们又是否发现自己的张扬让这件袈裟过度锋芒?嗯,我们完全没必要这样,这些东西只会让自己过度的世俗。目前,我们该做的是把自己目前工作做好,先搞好学习,再利用空闲时间去忙学生会的工作,假若处理不当一个学生会的干部将终结我们的大学梦!

沉下心来,剔去浮躁。只有让学生会工作成为考大学的注解,让它为考大学服务,而不是阻碍了考大学,这才是我们该做的。就把当前的工作,当做自己不可超越的顶峰,在顶峰上我们没有再爬,唯独只有不断完美我们站的姿态。

“学生会”,不是名词而是动词。我们要多做事,在每件小事中得到锻炼,而不是想着怎么样让这件锦衣变得雍容华贵。这件锦衣是学校给的,离开学校我们什么也没有,只有那份培养出来的能力是自己的,这是会一辈子跟随自己的。成熟的稻穗会低头,我们都该学会谦卑。

“外塑形象,内强素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选择正是面临在我们面前的考题。

最后我想以尹锷老师和李宪章老师的话来结束这次的工作反思。

“不要盲目地认为学生会就比别人高一级,人分三六九等,的确没错,但那是社会上的事,现在,当下的你们在学校,在学校你们就是一样的。不要天真的认为你从学生会出来就是做CEO的,CEO是需要相应领域最高级别的专业技能,没有相关领域最好的技能,你凭什么指导别人,凭什么管别人,你以为企业的老板傻啊,自己开的公司请你去当CEO当经理啊?!”

“其实,我是最看不得有些个学生会干部对干事指手画脚的!都是学生,一个干部有什么资本对同学指手画脚啊?我作为老师都不会这样,换位思考啊,假若把你们身份换一换,你们会作何感受?干部气质是怎么出来的?干部气质是通过不断地工作,不断地吸取经验,很长段时间积累后从内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不是一个强制的指令,更不是一句斥言。做凡事,讲凡话之前,先符合一名普通学生,再去思考更深层的东西,胸前的牌子只是一份责任,一封承诺。”

“裸”的背后

1200字以上 初一 散文

我不懂艺术,真的不懂。对我来说,艺术是一个殿堂级的名词了。

但我知道,艺术是高雅的,神圣的,不容亵渎的。它可以另类,但绝不是败类;它可以吸引男人女人的眼球,但绝不是单纯刺激荷尔蒙的加速分泌。

记得大学时候,班级同学都十分羡慕对面那座独立的教学楼。那是艺术系的教学楼,进进出出的此系学生可以抱个吉他,背个画板,穿着奇装异服,放荡不羁的行走于校园中。男生也可以梳起个马尾,女生也可以剃个光头,偶尔还不避讳的互相亲吻一下,全然不顾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的眼光。于是,引来很多人“啧啧”赞叹以及小议片刻。而于我,很少凑到这种热闹里,因为我知道毕业的时候我们的毕业证写着相同的学校名称。更何况,不同人生,不同精彩。

我不懂艺术,但我懂得尊重艺术。在我仅有的几个艺术细胞冲击下,我知道艺术像梵高的《向日葵》一样充满了活力和希望,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一样澎湃着力量和激情,像《蒙娜丽莎的微笑》一样饱含着自然与温馨……不管什么,艺术于我,是一个纯粹的高尚境界。我不艳羡搞艺术的人,但是我崇敬他们。觉得是他们令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为人类开辟了一处更神圣的场所。可以眼看,可以耳听,可以用心感受,走进一个斑斓的亦梦亦幻的世界。这,多好!

我不懂艺术,但我知道艺术不是下流,不是庸俗,更不是龌龊的只是为了吸引大众的眼球。曾几何时,随着时代的发展,束缚国人几千年的礼义廉耻的面纱正被金钱地位与名声一点点的撕开,露出的是不在乎好赖羞耻的虚荣脸庞。只为了迎合一种出名一种点击的高度却忘记了自己是谁?到底在做什么?有何意义?打着自己都说不明白的幌子,冠以一种“艺术”来掩羞。对我来说,我觉得那就是一种对艺术的践踏和蹂躏,是纯粹的“伪艺术”。

而说白了,就是造个噱头,来点儿刺激,混个脸熟,如此,可谓“出名了”。

有人说,这年头,很多人要出名,就要来点“曲线运动”。“透”一点,若隐若现,吊着某些人的胃口;“露”一点,半遮半现,犹抱琵琶半遮面;“裸”吧,一览无余,视觉清晰可见……于是很多人原本无名,当走上了这个路线,似乎是风生水起,乾坤挪移,甚至于一夜成名了。为了有一个好听的但是自己都不承认的“出师之名”,就强加以“艺术”或“行为艺术”,真的是糟蹋了艺术这个神圣的名字。如此,又让那些真正的艺术家情何以堪呢?

前几天看新闻,艺术家周洁在钢丝床上要裸睡三十六天!这,就是个艺术展!我不懂艺术,我不明白,这“展”的到底是什么啊?无数人来看,看的又是什么?那钢丝床上除了一堆白白的肉身,还有什么?吸引人们来看的,我认为更多的是“裸睡”这两个词!这就是艺术吗?那么展出的艺术,内容是什么?目的是什么?主题是什么?意义是什么?……也许,如同周洁本人所说的:自己都不知道要表达什么,只是找一个理由开始……听听,这样的话,这样的“艺术”是什么呢?难道就是被无数人看见自己的裸体吗?然后引来某些人眼神刺激下的蠢蠢欲动和激情澎湃吗?更何况,在我看来,周洁作为女性的裸体,并没有什么线条的美丽……

难道艺术,就要和“脱”有必须的联系吗?想想之前,曾有一个女画家为了作画就赤身裸体的去完成,引来无数人的吸引驻足。不过,那些来的人,有几个真的懂得绘画艺术呢?又有多少人,只是单纯为了看看女画家的裸体吧……可是,看看吧,不也就是“出名”了几天,然后还是销声匿迹了吗?

作为行为艺术,兴起于欧洲,是艺术家把现实本身作为艺术创作的媒介。可归根结底是艺术的,就应该是高雅的,而不是被某些人人为“改装”。

艺术源于生活,但是不管你如何表现艺术,也应该不能冲破人们的道德底线和审美标准。此外,还有道德的范畴。因为你,存在于这个社会。可是又有多少荒诞庸俗的东西,充斥在如今的“艺术”圈里呢?

曾经,两名北大学生抱着充气娃娃在大街上狂奔,说是要呼吁尊重什么版权问题。这,不是艺术,在我看来就是耍流氓……对于北大,我还真有了新看法了;

曾经,深圳有扮演死尸的行为艺术,说是要提醒人们好好享受生活。这是艺术?将一些人吓得要命远远跑开而已,死尸一样躺在大街上,这是哪里的艺术呢?

曾经,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四十一名学生,男男女女脱得一丝不挂,摆成一个邮件的造型,说旨在表现“青春就是责任”这一主题……责任?我看是集体疯了吧?哪来的责任呢?如果真的知道青春有责任在身,那么就要知道自己的行为对这个社会带来什么恶劣的影响!男男女女,赤身裸体,光天化日之下,自己本身已经没有了羞耻道德的底线了,又能传递什么正确的思想理念?艺术,难道就是如此的下流吗?

你不管什么艺术形式,总要尊重大众心理或者说不影响社会正常的秩序吧?这是最基本的了,此外,你的“形式”总要让人们接受和明白吧?还不要忘记了,这社会上,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里,真正懂艺术的人是少数,那么,你的所选“形式”能让几人接受是一个应该考虑的问题吧?而绝不是,把自己脱光,这就是用艺术诠释生活和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了。如若这些都不予考虑,那和变态以及耍流氓,有什么区别!

还记得那个网络疯传的“人体月饼”吧,几个男人围坐在一个女子身边,女子几乎赤身裸体,在身体关键部位摆放着几块月饼,有个男人还拿起来在吃……这些人,也真吃得下去?换来了什么?女子为了出名,原是个过期的模特,只好采用如此下流手段,只为博得眼球然后希冀着她想要的一种回升空间。可是生活每一天都在变化啊,日转星移,有热点的人太多了,真正能够站得住脚的人是靠实力说话和吃饭的,而不是裸露自己就可以快捷的成功。想一想啊,就连实力派的汪峰想上头条都那么费劲了,那么这些靠皮肉争位置的人,还是省省吧……

我说的这些,绝不是说完全否认所有的裸露都是没有内涵都是不道德都是龌龊的,我不是这个意思。因为还是那句话,艺术,原本就是美丽的,只不过在市场经济大潮下以及人心的影响下,某些艺术被人为的弄肮脏了。但真正的艺术,真正的为艺术奉献是存在的。

比如,美术领域确实需要人体模特,而在真正的艺术家眼里,人体模特,是一道风景,是绘画的一个媒介,一个道具而已。那赤身裸体,是安宁的,健康的,是不容亵渎的一份美丽。

裸露,到底是高雅还是下流,只在于当事者的出发点以及观看者的目的和心理罢了。一念之间,质的变化。

这使我想起了中国著名女画家潘玉良,她画过裸体,也画过自己的裸体。但是,是对艺术的尊重,更是对时代女性的健康解读。当看见潘玉良的裸体画,我们眼神流露的是欣赏,是赞叹,更是尊重和钦佩。因为,那些美丽的画,有着对人性和生活的最好诠释,有着直白明确的主题和意义。而绝不是带着利益目的而不惜将一身肉随意的裸露,更不是为了满足某些人窥视的心理和眼神而廉价的摧残自己。

其实,裸,不是坏事。我想起了那些关于“裸”的词汇:裸妆,自然而然,似不施粉黛却总相宜;裸婚,时下年轻人一种大胆不受物质的婚姻尝试;裸体,上天赋予人类的不论有着黄金比例还是不具备都一样完美的自己所属……而我,更觉得,一个人,心裸,最好!将自己的心,赤裸裸的呈现,坦诚,无私,释怀,安然,活着知道美丑羞耻,知道礼仪道德,知道自己作为一个人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心怀坦荡,君子走天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议论文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