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纸桥650字

我的纸桥

650字 初三 书信

记得有次美术课,老师教我们手工做纸桥。我想起了它们。

最有印象的一座桥,并不大,也不高。只是由几十块石板搭着,跨在河面上。因为矮的缘故,水花会不小心溅在桥面上。过那座桥的时候,感觉特别惊险,也带给了小时顽皮的我快乐。桥那边,是我的小学学校,所以每次那么走都会很急。桥面也不是很平整、宽敞,得十分小心,以免一个不留神,就从上面摔在河中。我总会低着头,把脚下的路看好,但桥太矮,能清晰地看到河中的流水、水草,有时蹦出一两个漩涡,转啊转,害得低头的我看到了,也犯晕。最不对劲的感觉,就是站在桥中央,向四周抬头望去,哪是人在走桥啊?!根本就是桥浮在水面,顺着水流方向漂,特恐怖。还记得某次天气有些差,又没有车,不得不走那座桥。刚一上去,给人感觉特晕,走了几步,自己似乎要向右倒下去了,于是不想走了。但一想到上学快迟到了,就硬着头皮走下去。想起当时那场面,真不知道自己怎么没有掉下去,真算走运啊!但一遇到下雨,河水就会上涨,把桥面淹没,就不能走那座桥了。如今搬了家,就再也没有走过了。或许它现在也已被拆了吧!河面,显得那么平静、诡异。

走路去上学时,又不去那座小桥,总会经过S大桥。S大桥比较宽、高。有一次和好朋友很无聊,就站在桥上人行道,吹吹风,看看周围的景色。虽然我和她都有恐高症,但我们仍俯视桥下的流水。凉风习习,凌乱了我们的头发,倘若再加上夕阳,那感觉应该不错吧!可是,毕业之后,我们再也没有见面。独自一个人站在桥面,任风凌乱发丝,凌乱思绪。我再也找不到自己的足迹,因为来来往往的人群,消散了我的视线。

其实还有许许多多的桥,可是,过去的它们在哪里?未来的它们又在哪里?

心里。

望望手中的彩纸,又瞧瞧美术书上的手工桥作品。我拿起剪刀,“咔嚓、咔嚓”,剪碎了一地。

北京的秋天

500字 初三 写景

提起秋天,人们脑海中一闪而过的的词汇往往是“金黄色”、“硕果累累”、“秋高气爽”……然而在我的眼中,北京的秋天却要用这样的词语来形容……

北京秋天的气温是最调皮的了。李清照有诗云“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这句诗很贴切地形容了北京秋天的温度。在持续很长时间的酷暑之后,北京就进入了秋天,白天的时候,温度还是会比较高,到了日落西山,夜幕来临之后,气温就会骤然下降。于是大街上、校园里,就会有不少缩着脖子匆忙行走的人,若是稍不注意,顽固的病毒和细菌就会入侵人体,导致机体患病。

北京秋天的空气同样也不是那么叫人省心,因为太干燥。北京的秋天不像南方的秋天那样温婉而细腻,相反,你会感觉到北京的秋天充满了阳刚之气。之所以说它阳刚,一则,在于它很少“流泪”,是的,北京的秋天似乎很吝惜雨水,所以才会很少下雨,这也是空气干燥的一个原因;二则在于它太不安分——北京的秋风太热爱运动,也许是忍了一个漫长的夏季没有放肆运动的机会,于是每当到了秋天,它就总是到处跑,或许是想去拥抱大自然,也或许是想证明自己的存在,这也是空气干燥的第二个原因。

北京的秋天没有“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惬意,没有“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的忧伤,也没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和谐,它是调皮的、阳刚的、闹腾的,但无论哪一点,都讨人喜欢。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书信
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