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若尘1200字

浮生若尘

1200字 六年级 散文

沉默,沉默,我所得到的只是沉默中阵阵地隐痛。在那难挨的沉默里,怅然地将书一页又一页地往下翻,终了才发现,原来自己什么也没有看;落落地将歌曲一首接一首地往下听,终了才发现,原来自己什么也没有听。是呀,自己什么也没有看,什么也没有听,自己只是枯燥地坐在这里,静静地想,默默地想,想了又想,想到最后也才发现,原来自己的种种想象都仅仅是一种假设,都仅仅一种是虚无,都仅仅一种是苦痛,一种真真切切而又蚀骨销魂的椎心之苦痛。

我忽而觉得自己是那样的虚渺无依,又是那般的孤独无助。我想找个人诉说,请他听我细细地解释,听我心灵的娓娓倾诉;想要握着那双手,此时是否有些凉意的手,会款款地接受还是毅然地甩脱;想要看那双幽怨的眼眸,含着深深地怨责,幽幽地叹息,还是冷若冬水?我只是希望你能够对我说,哪怕是狂风呼啸,电闪雷鸣,暴雨如注,可我什么都没有得到,有的只是等待,在沉默中的等待,虚无缥缈地等待和无所依傍的沉默。

终于,我感知了自己的微渺,渺若尘埃,在空气中缓缓地漂移坠落,每一阵气流的颤动都让我颤栗不已,忽而旋起,忽而坠落,身不由己。脆弱而敏感的心,就这样在飘飘荡荡地起伏中浮浮沉沉,悠悠坠入马里亚那沟底,落入那死寂阴暗幽深森冷的谷底。我依然在守着,守着这份寥落的孤寂,我不知为什么要等待,我也许只有等待,等待朝花还是等待夕月?等待鱼雁还是等待青鸟?或许我也在等待戈多,他来了会说,一定会说。

曾经亲眼见了一场车祸,那车的时速应该不快吧,感觉大约只有每小时三十里,然而,就是那么轻轻地跃下,车的惯性还是将她带得蹒跚了两步,之后跌倒,“噗”,低低地闷闷地一声,仿佛是撒气的皮球,就这么简单,没有什么刀光血影,没有什么惨烈呼号,一条生命就去了,静默地去了西方,走得那么仓促,来不及去回想,去感知,去琢磨,去体味,淡淡地不留一点儿痕迹。匆匆地去了,没有什么迟疑,没有任何准备,没有什么告别,就是那么“噗”的一声,从此匆匆地去了。

眼前便不再有任何的喧嚣与冷寂,撒手人寰的瞬间,她会有所依恋有所眷顾么?她会牵挂着等她归来的老公么?她会惦记等她回家的稚子么?饭菜凉了还有谁来热?屋内的狼藉还有谁来收拾?灶台满是油腻,茶几遍布灰尘,衣服都成了打铁的了,她还会凶霸霸地恶声恶语么?我见她走时,没有一句告别的话语,只是眼角带着温润的泪滴。电影里的人物,常常都是在临终前可以嘱托几句的,为什么在现实里就没有了呢?仅仅是那么“噗”的一声,就从此去了,低低地闷闷地一声,只是眼角带着温润的泪滴,她的眼角竟然还带着温润的泪滴。

这是别人的故事,我的故事呢?聪明的你,我在等待,等待着无言的结局,等待着故事的继续。也许本来就已经结束,只有我在梦中,你若知,一定告诉我。那时,我曾怀着忧伤的心情写到:每天每天,我总在等你,等你走过,从我紧蹙深锁的眉宇间走过;每天每天,我总在静默,在幽幽的静默里,将你怀想,将你揣摩。就这样,我执着地痴痴地等待,等待中感受自己的卑微与渺小,感受生命的失落与无奈,或许我只能够在苍莽的洪荒中,做无谓地挣扎,悲凉地叹息。

沉默里,我没有倾诉的对象。就这样,我跟自己说,跟自己的心说;跟空寂说,跟空寂的寥落说。不知自己微尘般渺茫的心是否承受得了这生命之重,这情感之重,倘若负载不了,就如那双溪蚱蜢舟,沉了吧,沉了吧。毋须再恋,毋须再等。

浮生若梦

1200字 高一 记叙文

《悲伤逆流成河》,上下浮动着一段郭敬明的忧伤;

《七里香》,是席慕容少女情怀的散场电影;

《飞鸟集》,是泰戈尔一生的执着与不变的守侯;

《志摩的诗》,斑驳的旧影里,藏匿了一个谜一样的徐志摩……

一些书,读过也就罢了,兴致过后,剩下的也就只有白纸黑字。而当我一而再、再而三地拾起《志摩的诗》细细捧读时,才发现竟有一本书能让我这个不胜喜书的人也情不自禁地沉迷,像是一瓶埋藏多年的陈酿,散发着馥郁的清香。

大概是真的醉了,醉于它那仅属于徐志摩一人的独家淡淡思忆,醉于那谱写了徐志摩一人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人生百态,冷暖自知……

几十首诗篇,华丽如斯。

一首《笑解烦恼结》,是张幼仪的忠孝节义,亦是徐志摩的一次解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命运硬是把两个不相爱的人硬扯在了一起,机织了千丝万缕的难解的烦恼结。他怜她,

怜她在自己外出求学时独守空房,却撑起了徐家的半边天;怜她替自己尽守孝道,愣是从一个不识字的大家闺秀变成了徐家家业的管事;怜她拿得起放得下,见到休书时走得毅然决然,从不计较多年付出……她却恕他,恕他移情别恋,恕他抛却糟糠之妻,恕他对自己的一世不平,终是转身离开,听身后一片声欢,争道解散了结儿,消除了烦恼。

仅次于爱的最强烈最丰满的感情是怜,仅次于自愿牺牲的最圣洁的品质是恕。他们没有爱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烂,却演绎了一场比爱情更似爱情的人间大爱。

一首《再别康桥》,是林徽因的人间四月天,亦是徐志摩的一场浮生若梦。康桥河畔,金柳飘摇,柔波荡漾,徐志摩在这里遇见了他一世的春暖花开,沉淀了一段彩虹似的梦。那是在榆阴下的潭边的低声絮语;那是撑一支长篙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的欢声笑语;那是在青草更青初漫溯的浪漫唯美;那是在康桥大学以诗寄情的丝丝柔情……而梦终归是梦,梦醒时分,她恨他早已有妻,埋葬了关于他的一切嫁作了他人妇。而他,重游康桥,在依稀的记忆里寻她旧时模样,恍若隔世……

相爱的人,终究没能在一起,留下了一个遗憾的故事。情深缘浅,只能错过,徒留她的华篇,“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唱成了绝响。

一首《为的是》,是陆小蔓的妖娆美丽,亦是徐志摩的一个归宿。“我对你祈祷,我对你礼拜,我对你乞讨”,忍受了无数人的白眼他为的只是迎娶身为烟花女子的她;“我为你发痴,我为你颓废,我为你作诗”,抛却了一切前尘旧爱他为的只是一心一意和她厮守到老;“我拿你咒骂,我拿你凌迟,我拿你践踏”,婚后的所有争吵他为的只是无法忍受她身为交际之花的水性扬花……所有的所有,为的是他爱他,为的是他视她如命,为的是把她捧在手心里。

而他的狂热,她的任性,终究是把感情逼到了崩溃的边缘。就在快要决堤的时候,他却走了,如晨星般陨落,安静地去了遥远的天国。而她,什么也没有说,默默闭门三天为他守灵,并整理了他流传于后世的本本诗集……

谁说烟花女子皆无情?只是未到情深处。

三个女人,三种迥异风格,却都在一个徐志摩身上留下了她们的传奇。

大家闺秀张幼仪的忠孝节义,一代才女林徽因的端庄典雅,交际之花陆小蔓的至情至性,都为《志摩的诗》更添了几笔不一样的神秘色彩。

如新月,在朦朦胧胧之间晕开绮旎的光;

如暮光,燃烧了太阳,灿烂了晚霞;

如尘埃,浮动了整个世界;

……

《志摩的诗》,沉醉如斯。一场风花雪月,一场浮生若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六年级
散文
12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