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精神800字

周恩来精神

800字 初二

我生活在敬爱的周总理故乡--淮安。身在淮安的我,心里总有一股浓厚的爱国情怀。

有一种精神叫做周恩来精神,什么是周恩来精神?周恩来精神是一种令人积极进取、催人奋进的动能,是现代学生刻苦学习的榜样,更是一种团结协作的力量。

周恩来的一生是追求真理、崇尚理想、奋斗不止、不断进取的一生。周恩来年少求真之心极盛,目睹了患难之中的中国,年仅13岁的他就庄重地确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坚定信念。周恩来为了追求真理,虽然经历了几番挫折,但毫不气馁。他东渡日本、远渡欧洲地区考察,在彷徨中决意另辟“新思想”,对一切主义开始推敲比较,最终选出了共产主义这个救中国的良方。从此,对共产主义坚信不疑。从爱国到倾向革命主义再到信仰为之奋斗,都体现了他对崇尚理想、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他将整个身心都放在共产主义事业上,忧国忧民,以人民的疾苦为忧,以世界的前途为念,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周恩来一生还酷爱学习,且善于学习,不断丰富自己,改变自己。首先,他好学习。周恩来自幼就酷爱读书,他认为必须广泛读书,才能进而改造社会。因此,他奉天东关模范学校学习时,总是觉得学校安排的课程满足不了自己的求知欲,于是便利用课余的时间,到阅览室和图书馆博览群书。其次是善学,周恩来读书不仅善于推求比较,还善于向社会学习。他在伦敦给他的伯父信中说:“在伦敦读书,非仅入课堂听讲而已,市中凡百现象固皆为所研究之课目也。”他博览群书利于他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的求知方法。最后就是学以致用,周恩来一生活到老学到老。

周恩来襟怀博大,善于协作,力争大多数人一起奋斗。周恩来认为知识界的门户之见、派性之争和“文人相轻”现象是旧社会残余的产物,新社会的知识分子应该相互学习,加强团结,提倡“文人相亲”、“文人相爱”。他提出:不同学科的知识分子要加强团结,反对学科相轻。不同学派的的知识分子要加强团结,反对学派相轻。不同时代和年龄的知识分子要加强团结,反对代际相轻。

周恩来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精神和崇尚的共产主义精神的完美结合,是引领中国人民走向光明,走向幸福,走向中国新时代的民族精神。我们新一代的的学生,更应该赞扬并弘扬周恩来精神!

我的家乡

400字 五年级

我的家乡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虽然没有热闹的街道,没有高大的楼房,但却有让人流连忘返的美景。

春天,家乡万物都换上了一身绿色的新衣,小草嫩嫩的芽从土地里冒出来了,树木抽了嫩绿的枝条,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了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天上,飞满了各种各样的风筝;有小狗、有兔子、还有长龙…它们载着我们的希望飞向蓝天。

夏天,树木好像在赛跑,一个比一个长得快。茂盛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蔚蓝色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村子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秋天,柳树和槐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树爷爷还穿着绿色的长袍,显得更加苍翠,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田野里,院子里,满是金黄的粮食,每一颗都笑开了脸。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地上的学厚厚的,又松又软,小草盖着漂亮的被子迎接新的冬天,大地披上了银装,小动物在暖暖的洞里甜蜜地睡着了

怎么样,家乡的景色很诱人吧,你是否也想到这座美丽的大花园来玩一玩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8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