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次精彩的演出800字

记一次精彩的演出

800字 五年级

在十一游玩中,我走进了中华民族园,欣赏了一场精彩的表演。令我至今难忘的,就是可称为苗族“绝技”的上刀山。

进入表演场,场中的设施令我们惊异。在这不大的圆形场地中,没有什么炫目的服装和道具,只有一根立在场地中央的高杆,足有十几米高,上面插满了寒光逼人的利器。锋利的刀刃向上,刀尖向下弯着。观众们对这奇特的道具颇感兴趣,心中更加期待这场表演。

在热烈的掌声中,两位苗族勇士大不走到场中,他们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肩宽背厚,膀大腰圆,脸上带着一团正气。向观众鞠躬行礼后,其中一位勇士介绍这一绝活——“上刀山”,表演者要赤足在一把把刀刃上攀爬,直到杆顶。听完,我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什么?!赤着脚,踩在刀刃上,还要爬上高杆?能行吗?”观众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睁大眼睛。

只见一名勇士不慌不忙地脱下鞋,泰然自若地走向高杆,伸出双手,准备攀爬。目光不约而同地汇聚到他们的脚上,真的是没有任何的保护装置。

伴随着鼓声,勇士开始“上刀山”了。他先是抬起一只脚踩在下面的一把刀,接着用手去抓上面的刀。观众们有的手捏冷汗,为勇士提心,有的瞪眼观看,想一探究竟。随着鼓点的节奏,只见他手脚配合,敏捷上跃,动作优美而灵巧,他气不长处,面不改色,仿佛脚下踩着的不是一把把锋利的刀刃,他步伐有致,节节攀升,轻松地向上爬,如履平地一般。观众们无不目瞪口呆。

攀至高杆的中部,勇士突然停住,场内瞬时静了下来。只见他神情自如,一脚在刀刃上,一手抓住刀尖,在空中来了一个一飞冲天之态。这时,第二名勇士也爬了上来,二人配合,一上一下,爬爬停停,不时在空中做出各种姿势。爬至杆顶,用一个雄鹰展翅的高难度动作结束了整套动作。观众们再次称叹不已,拍手叫绝。

两位勇士安全回到地面,手脚没有一丝伤痕,神情依旧。全场爆发出一阵掌声,经久不息。

上刀山,苗族的绝技,绝在刀刃上赤脚行走的勇士,绝在高空中展示英姿的风采,更绝在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绝了!上刀山!

记一次表演

750字 五年级

记忆中,无论是在街边,还是在舞台旁,观过的表演数不胜数,有关音乐的演出更是多如牛毛,大多数都在看完后三四天尽数忘完,真正受震撼并铭记的并不多。那次却是例外。

那是一场古琴表演。当今,学古琴的人甚少,真正喜爱的更是少之又少。久闻其名的我终于有幸聆听,不可谓不激动。一入音乐厅,周围的摆设全是古香古色的木质器具,光线微暗。一位女孩抱琴而来。她着一身淡青色纱质襦裙,墨色如瀑,跪坐在软垫上,眼波流转着笑意,纤纤十指灵巧地拨弄着七弦。原来是《广陵散》。古琴悠扬古老的弦声飘来,舒缓宁静,如泣如诉,带着淡淡的哀伤,凄凉,叹惋着聂政的命运,整个厅里似乎都弥漫着悲伤,我紧紧衣衫,微冷。

忽而,微暗的灯光从飘散到募地全聚在那女孩身上,如潺潺溪水的琴声一转,进入正声,乐声骤而急促起来,如征前战歌,此时聂政心中怨恨无可抑制,血脉中的反抗精神被激发,决心学武刺韩王为父报仇。那女孩温婉的气质忽地刚硬,眉目也染上一股杀伐之气,身体大幅度随乐曲摆着,十指飞速舞动,一片乱影,仿佛她自己便是那舞剑的聂政。空气又如烈火般灼热着,灼烧着每个人的心。

听着听着我越发热血沸腾。高潮、旋律越发杀伐激烈,愤慨不屈。聂政刺杀到韩宫,生死时刻。台下屏住呼吸,只有铮铮有力的琴声与咚咚的心跳合成曲。她们抿着唇,如刀锋的眼神尖锐凝重。聂政灵活的身影逼近韩王,近了!近了!最后一声最有力的“铮”成功!而聂政为保家人毁容自刎。

又是忧伤的调子,却又不同———添了种解脱,赞叹。乱声而收,人们耳边仿佛还有着刚劲有力的弦音,久久不绝。一片寂静。待人们回过神来,一片震天的掌声。这曲,让人不由得叹道:“好一曲”“纷披灿烂,戈矛纵横”的《广陵散》!好一个深沉悠远又激昂有力的古琴!好一个辉煌的华夏之声!

这场演出令我终明白为何嵇康一生只爱古琴,只爱《广陵散》它的敢于反抗、愤慨不屈的斗争精神令人震撼!那不只是《广陵散》。古琴的气质,更是华夏文化血脉里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五年级
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