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追风筝的人》有感1200字以上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1200字以上 初二 应用文

在寒假里,我用闲暇时间阅读了这本《追风筝的人》。这是一本由美国作家卡勒德·胡塞尼写的有名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他的第一本小说。

故事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12岁的阿富汗少爷阿米尔与他年幼时一起长大的仆人哈桑情同手足。他们一起长大,形影不离,一起度过懒洋洋的悠长夏日,他们在院子里那些交错的树木中彼此追逐,玩捉迷藏,玩警察与强盗,玩牛仔和印第安人,折磨昆虫……还有一起放风筝和追风筝,过着快乐的生活。但在一场风筝比赛后,一切都随之改变了。哈桑为了保住风筝大赛中赢得的那只蓝风筝,在小巷中被鸡奸。但阿米尔最终因为胆怯而没有出面救哈桑。但哈桑并不责怪他,还任劳任怨地干活。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对哈桑的背板,竟以哈桑偷东西为由赶走了他。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了睽违二十多年的故乡,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份力,却发现了一个惊天谎言——哈桑竟是爸爸的私生子。儿时的噩梦再度重演,阿米尔决定保护哈桑唯一的儿子——索拉博。

我读后觉得这本书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主要以阿米尔与他父亲仆人哈桑的亲密友谊为贯穿全文的主线,写出了三代人的情感纠葛。其中哈桑对少爷的忠心耿耿,阿米尔对哈桑的弃之与背叛,以及阿米尔心中的救赎,小说情节巧妙交错,使小说得到了高度的评价。

说先我先评价一下书中的人物形象。阿米尔少爷内心有一定的嫉妒心,他不满父亲对哈桑过多的赞扬和奖励和自己的冷淡失望,内心一直感到挫败和不平,内心开始排斥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哈桑。阿米尔在哈桑需要帮助的时候,却不管不顾他。我想如果换一下位置,那哈桑一定会挺身而出,抵御那帮恶势力。阿米尔却没有这样做,眼睁睁的看着哈桑受辱。回家后,他又为自己的弱懦而感到惭愧,,每天面对哈桑都让他内心备受煎熬。所以他选择了一个卑鄙而极端的方式,诬赖他,把他赶走。读到这里我都为哈桑打抱不平,阿米尔也太过分了,他怎么忍心把对自己如此好的哈桑赶走呢?如果是我,我一定会对哈桑加倍好,完全可以做到情同手足,把哈桑时时刻刻放在心上。但阿米尔后来为了赎罪,救助了哈桑的儿子。这一点还说明他良知未泯,终于有了一次对得起哈桑并赎罪的机会了。

下面再说说哈桑吧,个人认为较于阿米尔,哈桑的形象要光辉得多。哈桑对自己的付出任劳任怨,这是在当近社会十分少有的,自己十分喜欢阿米尔,觉得这样的一个大好人就应该长命百岁。但到他死的那段,我却哭的稀里哗啦的,想到他什么事都默默承受,尽力按照少爷的意思,他那一段剥石榴,问少爷真会那样做吗,如果只要他让,那么他一定会尽力去做。还有风筝大赛的那段,他凑近阿米尔的脸,问他他什么时候骗过他。有人说哈桑太傻,我却不那么认为,我觉得这恰恰是他善良的表现。这个角色让我一次又一次的为之动容,让无数次的落泪。

至于阿米尔的父亲,我觉得他是一个有多面性格的人,对哈桑的不敢承认,影忍者心中的爱,不敢在阿米尔面前表现出来。知道阿米尔回到阿富汗之后才逐步揭露父亲的牺牲与丑闻。

当然,书中也充满令人回萦难忘的景象:一个为了喂饱孩子的男人在市场上出售他的腿;足球场中场休息时间,一对通奸的情侣在体育场上活活被砸死;一个涂脂抹粉的男孩被迫出卖身体,跳着以前街头手风琴艺人的猴子表演的舞步。看似残忍,但这一幕幕一切切尽是社会真相。

本文读来好像一部简单的家庭故事,但他的政治内涵是反应美国与阿富汗的斗争。作者笔下的阿富汗温馨闲适,却因为不同种方法之间的摩擦而出现紧张。也让我们了解历史在美国和中东之间的分岔。

小说一出得到的好评度非常高,我觉得其中有一条评价说得最贴切:

生命的节奏是这个故事的框架。这部小说以1970年的阿富汗以后的美国为背景,文采飞扬,雅俗共赏。小说的高潮如此残忍又如此美丽,令人不忍揭露,作者以恩典与救赎生命圆满循环的动力展露无遗。这是一部极具疗愈价值的宏伟文学作品。

——《水牛城新闻》

多读读书会有意外的收获,也能引发思想的共鸣,特别是像《追风筝的人》一样的励志小说。让你知道人生不一定是完美的,只有错了后改正,救赎,经过了苦涩和酸楚之后,用一生的时间来挽回。

读《那些回不去的时光》有感

1200字以上 高一 应用文

每个人的青春都是独一无二的,看这本书时,唯一的感觉就是真实。主角罗琦琦的成长,有酸涩、有痛苦、有快乐、有奋斗…

从小时候,有一个妹妹的她,总是被父母遗忘在某个角落,而那个小她一岁多的妹妹却被父母呵护着,关爱着。或许是因为小时候在外公身边的缘故,那些小公主般甜蜜幸福的生活在回到了父母身边后就结束了。

阴影里的她,孤独、安静,当所有人都在阳光下欢声笑语的时候,她所能做的,就只是将自己蜷缩地更渺小、更不为人知。

老师的责骂和污蔑,同学的孤立……

所有这一切不如意,使她将自己藏到了书的世界,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在某一逃课后,她来到了网吧,遇到了小波、乌贼和李哥,他们是善良的。在觅到了这样一个绝佳的地方后,她开始每回带一本来看,小波他们都为这个戴着眼镜的书呆子而感到惊异,是啊,有谁会专门跑到网吧来看书呢。

罗琦琦的年少时光,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她碰到了她的第一个肯定她的老师,教数学的高老师,有了她第一个喜欢的人张俊,还有她的第一个指路人陈劲。陈劲和她比背课文,告诉她看书的诀窍,那就是要跳着看。

罗琦琦的年少时光是酸涩的,在高中的时候,张俊向她表白,于是他们走到了一起,可少年人还不懂的什么叫忍让。稚嫩的他们总以为自己对对方是好的。嫉妒、猜疑、固执、骄傲以及各种,使他们最终在高考前分手了。

罗琦琦的年少时光也是奋斗的,从小波因为打黑事件收到牵连而无缘参加高考,实现他一辈子的梦想——考取大学后,带着小波和自己的梦想,在中考中考取了初中读的省重点。从此奋起直追,一步一步攀登到了年纪第一的高峰。此时的她已经脱离了小时的怯弱和自卑,变得自信、有追求,那种拼尽全部永不放弃的毅力已经深入她的骨髓。最后毫无悬念地获得了清华递来的橄榄枝,成为了小学时跳级的同桌——陈劲的学妹。

我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陈劲说的一段话。

“等你到了山顶就会明白,如果中途放弃,那么你就永远不会明白了。千万别放弃!有了第一次放弃,你的人生就会习惯于知难而退,可是如果你克服过去,你的人生则会习惯于迎风破浪前进,看着只是一个简单的选择,其实影响非常大,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陈劲的话,给了罗琦琦不尽的鼓舞,也给了我无限的启示。读书生涯,正处于我们无限光明的青春,漫长的十几年,所求的并不是什么金光闪闪的成绩,而是一种努力过后的得有所偿和那种迎风破浪的习惯。书本上的东西,或许给不了我们什么帮助,而这种过程才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法宝。

十年后,罗琦琦从美归来看望亲友,拆开了封着年少记忆的纸箱子,那些青涩,那些坎坷,那些充斥着青春活力的汗水,一点一滴地回到脑中。

张俊和罗琦琦无疑是深爱的,可年少时的伤害,和多年的分隔两岸,使他们即使伤感,也不可以回到从前了。

多年后的今天,罗琦琦开始明白,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她依然忘不掉张俊。

“她忘不掉的也许不是张俊,而是,曾有一个人那么爱过她。她耿耿于怀的也许不是张俊不爱她了,而是,再没有一个男人像张俊那么爱她了。”

在罗琦琦和张俊的记忆里,是,在她的生命里,曾有一个少年那么深爱过她,在他的生命里,曾有一个女孩可以让她深爱着。

他们都不再年轻,也少了年少时的不顾一切和张扬的活力。曾经少不更事的他们,也已变成成熟。他们的肩上也有责任。

可回顾那段岁月,让人伤感,却也值得。

值得自己曾经经历过,那种值得,尽管不在了,却永远留在记忆里。

正值青春的我,看完这本书,无言良久。那种深深的震撼和伤感充斥脑海,唯有对自己说,珍惜,珍惜这匆匆流逝的光阴,珍惜这迎风破浪的冲劲,或许等我风烛残年的时候,回顾年少时刻,我也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我不后悔我曾经经历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二
应用文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