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清明节扫墓演讲稿1000字

2015年清明节扫墓演讲稿

1000字 初二 应用文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

我们走进阳光的四月,一切都是新绿的。然而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你的脑海中是否会浮现出这样一篇诗的景象呢?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你是否会想起那段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日子了吗?每当这个时*候,我们的眼前就会浮现出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身影,耳边就会响起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誓言;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想起长征路上倒下的年轻战士,渣滓洞里昂首挺立的员刘胡兰,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想起那些建设祖国鞠躬尽瘁的模范人物……

我想你们应该记得,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是先烈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长城,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着殊死拼搏。他们倒下了,但成千上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站起来了,他们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去继承你们未完的事业;是先烈们把对国家、对劳苦大众的爱化作战斗中同敌人拼杀的精神力量,不怕牺牲,勇往直前,*以摧枯拉朽之势,宣布了蒋家王朝的灭亡,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是先烈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最需要的时刻,抛去了家庭和个人的一切,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宝贵的生命无私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遍祖国大地。[

今天,我们站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这是用烈士鲜血染红的五星红旗,我们胸前佩戴着红领巾,它是红旗的一角,难道,我们不应该抚今追昔,寄托哀思吗?望着胸前飘扬的红领巾,我们心潮澎湃,虽然过雪山、草地的生活已经过去,虽然枪林弹雨的战争硝烟已经弥散,但是我们深深懂得,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少年*儿童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重任落在我们肩上。我们一定要树立远大理想,接过革命先辈的红旗,继承他们的光荣传统,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做新世纪的小主人,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立下自己的榛榛誓言: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时刻准备着!)

虽然,我们不需要像先烈们那样抛头颅,洒热血,用身躯筑起共和国的长城,但我们有责任做好自己的事:用知识武装头脑,勤奋读书。寒门出仕子,仕子治天下。也许,现在你还没有挑大任的雄心伟略,但你应该有改变自己命运,掌控自己未来的设想。所以你得学习,要学习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学习品质。

首先,要自信。如果你有自信,你就会斗志昂扬,没什么可以阻止你,难题就会逐个击破,成功也就近在咫尺。

其次,态度决定一切。学习上容不得半点怠慢,要时刻端正态度,学习上并不存在投机取巧,你的付出总会和你的收获成正比,当然还*需要正确的学习方法。好的方法+勤奋,那么你离成功不远了。

第三,学习贵在坚持。当你坚持一段时间后,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质的飞跃,此时的你就会有蓦然回首,柳暗花明的喜悦。

赏识

1000字 高一 记叙文

人都希望被赏识,才华得到肯定,能力充分发挥。

一千多年前,韩愈在《杂说》里,借对千里马的评论,形象地表述了读书人希望被赏识的心态。他写:“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古时读书人多是这样,怀瑾握瑜,自比千里马,而希冀被伯乐赏识,为君王所用。

自孔子说出“学而优则仕”以来,兼济天下便成了每个读书人心中难舍的情结,独善其身也好,放浪形骸也罢,多是黑暗环境下的无奈之举。读书人真正希望的,还是被明主赏识,从而实现抱负,成就功业。狂傲如李白,不羁如阮籍,也是如此,不然,一个该不会在诗中嗟叹“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另一个也该不会时有穷途之哭。曹子建才高八斗,却仍认为辞赋是“小道”,念念不忘的终究是“建永世之功”。

今人回望历史,在为他们嗟叹的同时,也不禁会觉得,何必执着如此。不少在当时功成名就煊赫一时的人,早已被历史所遗忘;反倒是那些在生前抑郁不得志的人,所作文章流传千古,愈加为今人所赏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或许一时不为流俗所重,但时间过去,它们的价值早晚会得到应有的承认。

由此看来,才华若得到赏识固然好,若一时不被赏识,也不必为此忧心。更何况,古时读书人的理想,多是不忘大济苍生。明主的赏识,不仅意味着他们的价值被统治阶层承认,更是他们实现抱负的必要条件。而今人不同,社会早已提供了足够多的机遇,有准备的头脑完全可以独力抓住它,纵使当时并没有得到赏识。赞美与荣誉,不过是成功之后,可有可无的锦上添花。

陈景润埋首书斋,十年如一日,专心攻克数学难题。在他取得成功之前,哪有人赏识他的才华?这个在旁人看来,不过是个“书呆子”的人,只会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笑料,除此之外再引不起更多的注意。要到他解决了“1+2”之后,才能为人所知。第一部《牛津词典》的编者约翰逊,在辛勤工作时,并没有得到达官贵人的一点点资助,却在词典出版后,被一群势利之徒所追逐。试想一下,若他们当时因自己的才能不被赏识,就轻易放弃,哪会取得后来的成功?

真正成就大事的人,都是如此。不能说他们不希望被赏识,只不过,无论环境怎样变化,他们都能执着于理想,宠辱不惊,特立独行。苏轼一生遭际坎坷,大起大落。然而无论走到哪里,他都能寄情山水,乐观豁达地面对一切。他知道纵是三国时赤壁周郎的雄姿英发,也会被长江逝水淘尽,与其介意一时的得失,不如追求永世的价值。最终,他求仁得仁:豪放的词章,至今仍为了传诵;春晓的苏堤,仍是西子湖最美的景致之一。

赏识,仅仅意味着别人的承认,即使没有它,事物的价值也不会因之减损。一钱不值也好,要价上千万也罢,画布上的向日葵,只是因为梵·高倾注其中的心血,而不是金币的反光,才灼灼生辉。

人能被赏识,是幸运的,不被赏识,却未必不幸。我们如果能多少放弃一些对别人的赏识的期待,也许,会收获更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二
应用文
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