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作文段落(10篇)
  • 30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吱!”秋思的卧室门开了,秋思知道是妈妈,她装睡!妈妈坐在她的床边,手轻轻的抚摸摸着秋思,“不要怪我!”妈妈啜泣,泪水滴在秋思的脸上,“妈妈!不要!”秋思一跃而起,妈妈一愣,收敛了泪水,扬尘而去,秋思跌倒在地上,撕声裂肺的叫,“你怎么能对我这样,不公啊!不公平,妈妈!”秋思反复的叫,爸爸走来,“叫她走吧!”“是你赶走了妈妈!我恨你!”一记耳光重重的落在秋思的脸上。
  • 600字 初一 散文
    荡漾,荡漾风雨中的远长古道,骑着瘦弱马匹上的流落天涯的断肠人,更是在思愁之心上加上了一层雪霜。秋思的心,映刻在秋思的游子身上,秋思的古道,还有那仿佛在为主人思愁之心哀伤的马。西风,请将属于秋天的独特秋思,飘至心中所想所念,又是那么遥不可及,可望不可即的独占我心上的家乡……
  • 1200字以上 初三 写景
    第一次测试的成绩下来了,我依旧是第一名。但出乎我意料的是李秋思居然是第二名。大部分同学的成绩都有所提高,他们拿着卷子的时候,看着自己的名次和分数都表露出了胜利,满足的目光。但我却相反看到了李秋思眼中闪过的泪光。我不理解,那泪光究竟是喜还是忧?后来我知道了,一次打扫卫生时,我捡到了一个很特别的笔记本,全黑的。我看了一眼名字,是李秋思的。随便翻看了笔记本里面的内容,知道那是她的日记本。我放进她的桌箱,转身打算离开。在转身的时候,突然想到,李秋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她藏着什么?许多问题都喷涌而出。我纠结着要不要偷看别人日记看时,却因为很多问题想要得到答案,最后还是偷看了。我不后悔偷看,因为,我知道了李秋思的内心。
  • 900字 六年级 叙事
    现任班长张雷有说:”叶秋思,你是女的!”同学门一听,都等着和张雷一起看我的笑话了呢,我说:”我反对!我有两个理由:1你这样说我,是对我的不尊重。2难道你没有眼睛么?你是盲人么?难道你连听我的声音都听不出我是男是女吗?”张雷还不服气,他有说:”叶秋思,你学习很好。”“我反对!因为我的学习非常非常好!”我这么一说,可把老师给乐坏了。
  • 600字
    马致远(约1250-1321至1324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 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 代表作品:《天净沙·秋思》、《汉宫秋》、《东篱乐府》
  • 800字 六年级
    一天,我读了一首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他的那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让我有很深的感触,我便自以为是地在论坛中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一句改了《天净沙·秋思》的上句:断肠天涯望,落日依旧圆。后来,论坛里的朋友看出我在模仿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都说我写的不如原文好,开始质疑我这个坛主的能力,我只好承认自己乱改古诗,自以为是了。马致远是“秋思”之祖,我怎么可能写得有他好呢?
  • 500字 初二 记叙文
    这天天刚黑下来月亮似乎早已急不可待的从太阳每次升起的位置升出,月光照耀下的树枝又被凄凉的秋风吹拂,在这些秋风中时时都伴有人们的思愁,那些思愁是对亲人的思念朋友的祝福。此情此景怎能使人不想起王建那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可又有谁知道秋思早已在月出之前落到了千万家。这夜的中秋不知多少人在盼,怀着甜蜜的幻想在月光皎洁下“一家人开心欢乐的聚在一起,品尝稣甜月饼敞开心扉倾诉平日不愿谈的话语”,可是这夜到了如何?幻想的一切全成泡影,亲人没有团聚家人各在东西,在月下品月饼的也只此我孤独一人,一人在徒增伤悲。
  • 300字 三年级 叙事
    秋思又是秋天了,奶奶又要给甘肃的家人写信了!我奶奶的老家在甘肃农村,每到秋天奶奶都会写信给那里的家人。从我记事以后,奶奶为了照顾我只回过一次老家,每年只能写信了!这不禁让我想起《秋思》这首诗。洛阳城里已经是秋天了,使作者不由得思念起远方的家人,他想:家里一切还好吗?大家过得怎么样?既然我不能与家人相见,就写封家书表达我的感情吧。
  • 900字 四年级 散文
    我对你并不是怎么熟悉,只不过看推荐会员上有你的名字罢了。我很喜欢“思”这个字,看到秋思儿这个名字自然很敏感。我很希望能跟你做上朋友。我有颗善良的心,我也希望你也是一个善良的人。可是我总是找不到你,不知你在哪儿。秋思儿姐姐,你究竟在哪儿?是在吗?你知道有一个人在期盼你吗?我不知道你是不是也要离开,但是我还是想祝福一下你,我也想送一个雪花,上面绣上了“善良”二字,你说好吗?秋思儿姐姐?
  • 1200字以上 叙事
    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低回赏月,神驰意远呢?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明点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谁家”,就是“谁”,“家”是语尾助词,无实义)。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似乎秋思唯诗人独有,别人尽管也在望月,却并无秋思可言。这真是无理之极,然而愈显出诗人情痴,手法确实高妙。在炼字上,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全唐诗》录此诗,“落”字作“在”,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