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首诗750字

那是一首诗

750字 初一

五六月的花事,半是绸缪、半蹉跎——窗外的诗意。我对着窗上的简影笑笑:一切都好,老病成新赏,年光寄旧诗。

已经断续喝了一季度的药了,中药,时苦时酸。可我,却有些喜欢这种状态、诗的状态。

病稍重的时候,我仿佛又缩回了那小小的一团。打一个喷嚏都痴痴地想是有人在念自己。浑身的温热熏心,又化为阵阵烟,升入眼睛。晶晶亮、晶晶亮地望着母亲剪药包,她说:“桔梗——”我嘴角溢出心安,“蝉蜕——”我点点头,“……川贝母粉!”她加重了话音。不知何处远山连结:“我不!”“好了,你是一定要吃的。”她的话如松生细入,本没说什么,便被我发烫又冰凉的耳朵接纳了。于是,她让我悄悄闭上眼睛全喝掉,我便悄悄闭上眼睛全喝掉。肚里本是一腔苦水,此时却偏有玉川子“七碗吃不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之感。那是一首诗,只不过他饮在味,我饮在情

而病稍轻的时候呢,我对自己是婉转的矜持,其他人总是于我关注且包容的。我便更“冷于陂水淡于秋”,对人显露出虚弱而自尊。偏又在草木上忘情:初春的树,远看是浸入指缝的草汁,带着些碎碎点点的小叶粒子,但可不是烟——光秃乏味的树干是拢不住烟的。近观,初觉叶茂,将满天日色集来。之后才感到,它不过是借了后边的春色——一列的茸茸浮青都在此枝头了。有一种花,三月间是粉白小簇的,复一天天地转成红褐色的叶子,却不见花凋,不见叶芽,就如花的后半生是叶一样自然。有次孤身走入一秘境,见老藤为墙,落叶铺地,时光在此凝结成琥珀,满是一春好秋色。也不说什么,站着,如风与风眼之乍醒,惊喜相窥。想是身上有淡淡药香的,才与它们共鸣,在不经意间滑落那诗情:一身袭绿心相挼,多情春草不为萤。

其实染一丝病气实在不是什么赏心乐事,但人不能总做一块百毒不侵的石头吧,总要有软、有暖、有轻、有淡,融融成诗。

在灯火可亲的夜里,那年往事如甘草清甜,亦折叠做一首诗——有着娇软活泼的韵脚,隽永清远的意象……而病中尚如此,何事不成诗?

那是一首诗

700字 初一

鸟声鸣鸣,伴随着温和的春风,不觉间又迎来了一年的春天,露水滴入水中,泛起层层波澜,我诗意的人生也融入到了生活的点点滴滴,回头望去,竟是那样璀璨……

那年,阳春三月。幼小的我同爷爷一起坐在院中的石凳上,柳树摆着头,几簇繁花点缀着春日的早晨。爷爷拿出一张纸和一支笔放在石桌上,只见爷爷拉了拉袖子,右手拿起笔,左手按住纸,一笔一画地写着,顷刻间,一个“春”字被跃在纸上,一笔一画都显得那样自然。爷爷告诉我这个汉字念春,写的正是现在阳光温和,万物复苏的景象。一个“春”字拨动我幼小的心弦,我感受到了中华汉字的美,于是我拿起笔,在纸上歪歪扭扭写下一个“春”,也在我春天一般的人生里写下了第一个“春”。

那年,金秋九月。小学一年级的我坐在教室里,窗外的秋风为学校铺出了一条金色的道路,我们跟着老师一遍遍地读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不知是何等神奇,竟让短短几字如此朗朗上口。那次,我感受到了诗词的音韵之美。一首首唐诗便夹在秋风中飘荡在放学的路上……

那年,寒冬腊月。我同母亲一起走在银装素裹的公园里。一枝暗红的梅花跃然于眼前,淡淡的清香也可以闻到。灵光一现,一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脱口而出,那一刻,似乎时间已不是隔阂,我想诗人也是看到如此景一样才写下此诗。那一刻,唐诗不仅仅是几段文字,更像是我与千古圣贤内心共鸣的介质。诗人虽已随历史的长河流去,而我却看到了诗人在寒冬中感叹腊梅高洁。傲岸。坚强的品质。

……

我的人生似诗一般美好,我的成长似诗一样绚烂。从识字到读诗到赏诗,我经历了很多,然而这一次次何尝不是一句句精彩的诗句,而我的人生又何尝不是一首独特亮丽的诗?

一次次感受中华文化之美,活出诗意人生,便是人生的真谛。那,成长便是最好的一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7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