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着巨轮驶向港湾1200字以上

开着巨轮驶向港湾

1200字以上 初三 叙事

Section&1·心灵小舟

人的心灵就像一片汪洋大海,行驶着不同的理想船只,蕴藏着承载不同心愿的小舟,那么,这些小舟上承载着的小小心愿是什么呢?

是自由自在的吹着海风,拥着暖阳的惬意生活,还是紧贴在后背的背心夹克?

找到方向,揭开迷茫,学着坚强,努力去闯!我想让自己许个愿望,抓着星星坐在月亮上,我想让自己随风歌唱,迎风飞翔就是我的信仰,年轻是我的翅膀,我要飞过无奈叹息垂怜的峡谷,我想让自己紧跟着太阳,找到那片属于我自己的晴朗!

心灵是一种现实,一种超脱其他人了解和理解之外的一种现实,一种期待,然而,这种期待夹杂着太多的物质,以至于成为了另一种寄托,那就是家,‘家’就像一个贝壳屋,外面坚硬无比,紧闭时,任何人都不能把它撬开,而贝壳内则是柔软的令人向往的一片鲜红喜气,还有哪里比‘家’更安全、更舒心的呢?

我幻想着自己一个人,一个人的世界,自己是自由的,可是,自己的世界太单调了,就像一片大森林,一望无际的绿色,一眼望不到边的孤单,在自由和孤独面前,选择哪一个呢?还是选择丰富的吧,有家是幸福的,把自己融入大家,把自己融进集体,把幻想拉入现实。睁开眼睛,看到父亲慈爱的脸庞,轻轻的一句问候,会心的微笑,回到家时,看到母亲宠爱的眼神,忙里忙外的身影,小弟弟的可爱笑靥,朋友的知心义气,就像暖暖的洪流,流经血液的每一处,流进心肺,内心里的每一寸都被温暖包围着,保卫着,孩子般的依赖便成了我本能的反应……

步入中学时代,忙碌自然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疲惫的时候,心灵中的那一丝希望会像坏了的水龙头,不停的向外宣泄着不知名的物质,直到泄空里面所承载着的一切,空虚感油然而生,对休憩的渴望如同塌了的堤坝,向外扩散洪流,安静,宁静,放松,便是唯一的心愿!现在初三了,更加忙碌了,再过半年就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命运等待着我了,心焦啊,心烦啊,心累啊,猛然间想起孟子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真是太合意了!有的时候,真想找寻一个安静的角落里静静的休息,静静地梳理这被文言文、几何图形、曲线表迷乱的脑内神经……累了,休息一下吧?

Section&2·梦幻假期

一盏微微颤动的灯一粒觉醒的种子

一只轻轻晃动的萤火虫将唤醒一片春天

在沉寂的黑夜一株独立的芦苇

将道路点燃将水天紧紧相连

一匹匹默默的马儿一段段往事的回忆

将肩起时代的鞍鞯将勾起思绪万万千千

一支支风的臂膀一点点小小的思念

将拉起思想的风帆将点燃沉沉的思乡之情

——题记

“姐——,别睡啦,起床啦,……”稚嫩的童声伴随着我不停晃动的身体传入耳膜。

“起床干嘛呀?又不是回老家……”是啊,过年了,团圆节呢,邻居的家门都紧闭好几天了,家门两边的对联早就更换成新的了,什么,“春色明媚山河披锦绣,华夏腾飞祖国万年轻”、“红梅含苞傲冬雪,绿柳吐絮迎新春”、“绿竹别其三分景,红梅正报万家春”等等,我还没注意到我家的对联是否有更换呢,印象里好像还没换呢,还是“内外平安好运来,合家欢乐财源进,(横批)吉祥如意”,防盗铁门上仍然贴着那张卷了角的大大的倒“福”字,好想回家啊,我记得去年的寒假回老家和外婆姥爷,哥哥姐姐小弟们一起过年的场景——

小表弟们拿着小鞭炮,“噼里啪啦”的在堂屋外兴奋地点个不停,堂屋内一大家子人围坐在火炉旁边,姥爷替我们这些孩子烤着红薯,我和表姐交换心里积存了近一年的话语……

过了几天,下雪了,天气一下子又凉了许多,不过呢,天气冷,心是热的,我和姐姐弟弟们手里拿着一切能想到的装备,在门外的一个大石墩那里堆起了雪人,首先呢就是滚雪球,石墩渐渐被我们的雪球淹没了,下面胖上面苗条,有我一半高的时候开始创造雪人的脑袋,这可是个不小的“工程”呢,当我们一起齐心协力的将“雪人的头”摞在雪人身上后,看看每个人的手和脸,清一色的通红,呵呵,不愧是“统一家族”啊!雪人堆好了,我呢,把围巾贡献了出来,表姐把帽子贡献了出来,表哥呢,比较倒霉,把手套贡献了出来,至于眼睛鼻子嘛,就用小石头代替吧,大功告成!哈哈,多可爱的雪人啊……

……

多美好的回忆啊,紧张时期,为了中考,连和家人团聚都不行了,思念啊,思念家乡的那棵被我用作挂帽子的小树,思念家乡那条结了厚厚冰层的小河流,思念外婆,思念姥爷,思念……

“姐——,起床啦……”小弟又喊道,边喊边找寻着被子的漏风口想挠我。

梦里面我可以看到曾经,或者说距离我只有“一厘米”的团圆年,而醒来,却不行,那我宁可不要醒来,我要梦,我要梦幻般的假期!一想到刚刚梦到的那个雪人,我翻了个身,倔强的:“不起来!就是不要起来!”

半晌,不见小弟再有回应,我迷迷糊糊的睁开了眼,不睁开眼倒好,一睁开眼吓了我一大跳,小弟趴在我的旁边,瞪着大大的水灵灵的眼睛看着我,右手里还捏着一块牛肉干美滋滋的不停的嚼着,一缕清亮亮的阳光射来,看来已经中午了,两秒钟以后,肚子里的馋虫闹起了“五脏庙”,算了,放弃美梦,“给我一块,我也要吃!”

“那你快起来吧,……”说完小弟眼睛里流露出了一副“初战告捷”的喜悦,快活的跳下床,看来我中计了,那就让这小子高兴会儿吧,我的牛肉干啊……

尾声·还是红色最暖心

穿好衣服起床后,我这灵敏的鼻子便嗅到了一股足以把我的馋虫招呼出来的饭香,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满足一下“五脏庙”的各路大神的需求吧!

饭菜的余香还在嘴边不停的环绕着,我拍了拍已经填不下任何山珍海味的肚子,满足啦!

“姐——,要不要出去放鞭炮啊?”只见小弟手里拿着一大串的大红鞭炮,父亲也拿着一大串红鞭炮,我见状,虽然没有雪,今年的雪,跨年度的雪啊,来得太迟了!我看不到白雪皑皑的素裹大地,看不到雪中的精灵——雪人,但是,看到温馨的红色也不错啊,听到震耳欲聋,填满心灵空虚的鞭炮声也不错啊!

果真,鞭炮声,响了,听!“霹雳啪啦,霹雳啪啦,霹雳啪啦……”的响个不停,我们家的鞭炮还没放完,另一家的鞭炮声便响了起来,真热闹啊,就像在赶集,就像一大盘的苹果派一下子被抢个精光,就像礼花一下子散开,一下子炸开,一下子开出炫目耀眼的烟花!

过年,最贴心的是什么呢?是大红色的中国结?是写满福音的对联?还是……?最具人气的,当然还是鞭炮、烟花!立刻炸开,立刻表演,立刻完成一系列“高难度动作”,立刻引来心灵的颤动!

看哪!听到了吗?这是幸福的回音!哪里最贴心?家!哪里最安心?家!哪里最真?家!新年什么最暖心?红色的最暖心!家,永远是心灵的港湾,承载着巨轮,向幸福出发,向美好出发,对开心祝愿,一起在‘爱’的路上,旅行吧!

洛阳市第五十九中学初三:李雨聪

惠州西湖

1200字以上 六年级 叙事

惠州西湖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广东省惠州市中心区域;景区范围

3.2平方公里,水域

1.46平方公里,是一个以山水资源为主体,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城市型湖泊类风景名胜区,形成发展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惠州西湖是广东首主要风景名胜区之一,历史上曾与杭州西湖、颖州西湖齐名。有“海内奇观,称西湖者三,惠州其也”和“大中国西湖三十六,唯惠州足并杭州”的史载。西湖原是横槎、天螺、水帘诸水源入江冲刷出来的洼地,属西支江改道后的河床。现有游览面积一点八零平方公里,其中水面一点二二平方公里。湖水深浅不一,一般在一点五米左右,个别水深三到四米。

惠州西湖古时已有五湖、六桥、八景之胜,现代则发展成二十多处引人入胜的景说景观,较著名的有玉塔微澜、苏堤玩月、西新避暑、南苑绿絮、芳华秋艳、丰山浩气等。惠州西湖也像其他山水名胜一样有许多文人知己,这些文人墨客走遍西湖的山头水尾,写下众多的诗词篇章。“西湖各有妙,此以曲折胜”,惠州西湖曲折幽深的景观风格深得人心。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称其“山水秀邃”,后代更有余靖“重岗复岭、隐映岩谷、长溪带蟠、湖光相照”之说和陈恭尹,“峰峰水上开芙蓉”、“远近纤浓似画图”的赞誉。历代文人墨客为惠州西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近代革命先驱孙中山、廖仲恺、邓演达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周恩来等均在惠州城、西湖畔留下了光辉的革命踪迹;近年来,江泽民、李鹏、杨尚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惠州视察,对西湖自然幽雅的风光深表赞赏。

“东坡到处有西湖”。经历坎坷的苏东坡一生与西湖结下不解之缘,被尊为“西湖长”,历史上几大著名的西湖都有其经营策划,比如杭州西湖、黄州西湖、颖州西湖,还有惠州这个美丽的西湖。所以苏东坡的诗才真正道出了天下西湖共有的神韵“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饔暌嗥妫盐骱?任髯樱迸?ㄗ芟嘁恕薄O执?嚼丛蕉嗟娜巳衔?馐资?吹牟唤鼋鍪呛贾菸骱切闯隽宋夜?院乃?迕?さ拇?裰?馈K斩?碌奈骱?髯又?当妒芎笕送瞥纾?搅饲宕葜莞蹒?桶鸦葜菸骱?茸髦势忧宕康能崖芪髯樱?押贾菸骱?茸饔喝莼?蟮奈夤?髯樱?礁鑫骱?幻枋龅囊桓龅?乓桓雠ㄑ蓿?梢运凳歉骶咛厣饔星?铩

惠州西湖幽深曲折,淡雅秀邃,水明如练,山曲若环;春风逸荡,夏景流芳,秋艳洲渚,冬林染翠,四时之景各有其妙。日出听天籁齐鸣,日暮观雁塔斜晖;丽日晴和则万象开朗,雾雨迷蒙则冷烟湿翠;风飒飒而飘襟,露零零而浸肤,人游于湖上,月圆于水天,可谓一步一景,步移景变,景色万千。

西湖由五湖、六桥、十四景组成。五湖指:平湖、丰湖、南湖、菱湖、鳄湖;六桥指:拱北桥、西新桥、明胜桥、圆通桥、迎仙桥、烟霞桥;十四景指:苏堤玩月

孤山览胜

玉塔微澜

留丹点翠

花港观鱼

芳华秋艳

古逍遥堂

元妙古观

花洲话雨

明月湾

东坡纪念馆

王朝云墓

丰湖书院

南苑公园

泗洲塔

进入惠州西湖,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泗洲塔了。泗洲塔始建于唐代中宗年间。宋朝,苏东坡谪居惠州时,称此塔为大圣塔,又称玉塔。当明月升起,凉风拂湖逐波而过,湖光灿闪,屹立在西山的泗洲塔,倒影入湖晃晃游,诱得坡仙颂出:“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的佳句,构成西湖游客赞不绝口的“玉塔微澜”一景。“不知若个丹青手,能写微澜玉塔图”。夕阳西下,“倒景入湖塔影长,湖光袅袅动斜阳”,亦称此景为“雁塔斜晖”。明代嘉靖四十三年(公元一五六四年)塔毁,明万历初改筑为亭,万历四十六年(公元一六一八年)又重建为塔,至今历时三百余年。清光绪初,塔顶为雷火劈毁一角,后屡经修茸。

现在,西山上绿树成荫,亭廊排映,景色秀丽,登塔眺望,惠州全景尽收眼底。

苏堤玩月

从惠州的闹市区平湖门前往孤山,有一条宽阔的石堤,名曰苏堤。此堤始建于宋绍圣三年(公元一○九六年),由苏东坡资助栖禅寺僧人希固所筑。堤上有桥,名曰“西新桥”,后人称为“苏公桥”,又名“丰乐桥”。

清雍正初,知府吴骞,以堤亘于湖之旷,处天心,月到空明,身入冰壶,水面金波璀璨,景同瑶岛,水天一色,上下寒光,

有诗云“茫茫水月漾湖天,人在苏堤千倾边,多少管窥夸见月,可知月在此间圆。”遂称“苏堤玩月”。

解放后,人民政府拨款修建,砌石加宽,提高孔位,可通游艇。堤边广种相思、垂柳,春游踏青,秋凉玩月,景色宜人。

象岭飞云

西湖借景堪称一绝。离惠州西北三十里处,有象头山,属罗浮支脉。西湖望之,如若屏障,常有气云飘忽,“象岭嵯峨,云态特异”,晴空变化万状,雨过锦绣云开。象岭云飞一景如巧夺天工,“飞到岭边云不去,湖光添得数峰。

留丹点翠

留丹点翠即今点翠洲。明代才女孔少娥在《点翠洲诗》中曰”西湖西子两相俦,湖面

偏宜点翠洲,一段芳华描不就,月湾婉转似眉头“,是西湖岛景一胜。

宋时,惠州太守陈

在岛上筑孤屿亭,明嘉靖年间改点翠亭,后几经兴废。辛亥革命后,为纪念”通情马鞍之役“牺牲的烈士,改建为”留丹亭“。后人集东坡、文山句联曰:”殿阁生微凉,呼吸湖光饮山渌;天地有正气,留取丹心照汗青。“一九二四年,浚湖积土于亭西,增筑琵琶洲,洲上建有琵琶亭。由于洲渚古树苍翠,亭馆红墙绿瓦,朱红圆柱,挺拔屹立,四面碧波千顷,人称”留丹点翠“。现在亭榭增辉,绿树成荫,还有九曲回桥相渡,风景更加幽静宜人。

花洲话雨

百花洲,古称花墩,旧有落霞榭,有”四面湖山抹落霞“的诗句。这里”分莳繁卉,香风半湖。“清代诗人宋湘有《花洲曲》,翰林梁鼎芬的”花墩花放白青红,蝴蝶双双扑晓风“的隽永诗句正出于此。”忽惊豪雨来天外,洒向平湖万斛珠“,每当雨时,在此观景,骊光最佳,故有”花洲话雨“之景誉。

今百花洲建有盆景园,在落霞榭旧址处辟有刘仑画阁,花卉盆景增辉,使百花洲更加绚丽多姿。

西新避暑

西新避暑即今惠州宾馆。为丰湖东北角的披云岛和浮碧洲两个小岛组成。宋时,有东坡飞阁,久废。明代万历年间,建有西新园,内有留书楼、浩然亭、放生池等,清《西湖纪行》诗云:“堤边修竹间垂柳扬,嫩绿繁荫夏景芳;飞阁窗开无暑到,蝉声唤起满湖凉。”“夏日苦炎暑,泛舟乘好风。西新清且胜,宛若憩瀛蓬。”“西新避暑”因而得名。今不岛林木环抱,一片绿茵,楼、榭、轩、阁点缀其间,隐于绿丛,浮于水际,给西新避暑胜景赋予时代气息。

芳华秋艳

芳华洲为平湖北面一个小岛,原来四面环水,现地貌变迁,北面与陆地相连。北宋时,洲上有逍遥堂,州守赵汝驭为之题额。苏东坡经常来芳华洲寻幽访友,过逍遥堂问疾何道士,有“问疾来三士,浇愁有半瓶”“幽寻本无事,独往意自长,钓鱼丰乐桥,采杞逍遥堂”的诗句。后来,逍遥堂荒废了。惠州镇守使刘达庆在逍遥堂旧址筑芳华亭,后又倾圮。今洲上重建逍遥堂,南有贴水长桥与点翠洲相连,北有迎仙桥介连元妙观之间,还有一座园林别墅式的西湖宾馆,隐现于茂林修竹之中,颇具幽趣。深秋时节,洲上一群群挺拨的池杉和水杉在万绿丛中脱颖而出,象火焰似朝霞和金碧辉煌的亭、檄相映争辉。

“一段芳华描不就”,欲将黛色写金秋。”

南苑绿絮

南苑是南湖东面的一块小陆地,紧靠南坛市区,遥对飞鹅岭。旧时为演武场,也作过苗圃。一九八五年浚湖时提高南苑水位,开辟为公园。该园以植物造景为主,种有乔、灌、花木人十多个品种,共二千七百多棵,铺草皮五千多平方米,并配以莲池、石山小景,庭园迂曲,绿水索绕,花木扶疏,风生翠浪,有“南苑绿絮”之称。最近,市政协在南苑西北面建邓演达纪念亭,塑邓演达铜像,寓革命历史人物于风景名胜之中,供人们瞻临,使湖光山色更上一层楼。

荔浦风清

荔浦风清亦称荔浦晴光。今为荔晴园,南连纪邓山庄,旧有名亭、杰阁、云山三面环之。丰湖东在沿湖岸有一片荔枝林,笨当盛夏荔枝成熟,”红实累累,绿荫楚楚",如锦绣画屏。可惜这一西湖胜景已不复存,但尚有仲元亭及一片湖边绿地可寻。今规划广种荔枝,建设湖边绿岛,修茸名亭、杰阁,积极恢复荔浦风清一景。

孤山苏迹

孤山是西山湖东之小山,因四面环水,俨然杭州西湖之孤山而得称。宋时山有栖禅寺,时人称栖禅山。苏东坡侍妾王朝云葬于寺侧松林中,面临西子湖,遥对大圣塔,既得栖禅、圣塔之灵,以对死者之念,又不与佛寺、宝塔争高低,以护湖景之严整。传说朝云死后不久,因佛圣显灵,五趾大仙回煞,寺僧希固筑亭盖之,名曰“六如”,以念朝云临死前诵出的“如梦幻泡影,如露又如电”,当作“如是观”的金刚经渴句。朝云墓、六如亭是孤山名迹,后世游者无不瞻临,)一东省文史馆馆长胡希明有诗赞曰:“死士生王论未休,西湖歌哭亦千秋。钱塘苏小浑无迹,输与朝云葬惠州。”近年,我们在孤山建苏东坡纪念馆,塑东坡居士像,筑碑廊,收集与苏东坡有关的历史文物一百多件,供游人赏鉴。时人冠以“孤山苏迹”之景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叙事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