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是吾乡750字

此心安处是吾乡

750字 高一

我在S省出生,之后很快便被接送到了H地,并在此生活长达八年之久。我对童年的回忆大多来自这里,因而它便是我的故乡。

出于种种原因,我还是离开了这里前往S省。临行时我只从家里拿了一个勺子,只因喜欢勺柄上的一朵莲花图案。

初至S省,对我来说这是一种充满希望的新生活。我很快将H地的回忆搁置脑后并积极适应这里。刚开始的一段时间我只会用从故乡带来的钥匙,后来大人们经常混拿,我也不再留意了,于是故乡便与我断绝了联系。

几年的时光像流水一般从我身边滑过,偶然之中我找到了那把勺子,那莲花图案的凹槽中嵌满了灰黄的污垢。我开始想念故乡了……

H地是一个灰黄的地方,至今都未曾发现过一处水塘。它不比S省是个鱼米之乡,它是个贫瘠的地方,至少在我的记忆中是这样。我曾为了满足我对鲜味的欲望将一条未烧熟的草鱼吃掉,而在S省却天天都能吃到黄牙鱼,难道这就能阻止我思乡吗?我难道会因此忘记那声响雷,像轰隆隆的车轮,碾碎了一个孩子归家时的欢欣;会忘记我穿过那荒草丛生的田野,越过一排排赤裸灰黄的土垄,来到一片树林子,伴随着脚步轻踏在枯枝败叶上一下下轻扣我心扉的窸窣声;会忘记我偷拿外公一元钱,轻快地奔向了小巷店铺中的一个玩具时,外公刚放下未吃完的红豆粥,颠簸着身体一路小跑过来的身影?当我再回过头来看那身影时,却发现我与它渐行渐远。

我迫切地想回家,可我又觉得害怕。我曾回到过我的小学,发现它早已成了废墟。我害怕当我回到家的位置时,却找不到家的模样。即使依稀模糊可辨,我想也找不到家的感觉。我觉得我不能回家。

当思念具体化时,它便脆弱地像层薄薄的蝉翼。可我在S省的生活却是实在的,它不似水中之月,镜里之花。这里的一草一木,它们都可以触碰。我想,当多年以后,我回忆起在S省的生活时,会发现它早已化为不可触摸的思念,在我的生命中熠熠闪光。

我觉得现在我该好好活着,毕竟我有一把镶有莲花图案的勺子,和这里的鱼。

底色

800字 高一

底色是绘画时在画布上涂的第一层颜色,要涂所画物体固有的颜色。可是如果,你连自己在画什么都不知道,如何来上这层底色?

就像初为人母的女子手足无措地面对襁褓中的婴孩,不知道该把他变成一个怎样的人。总之,很好的人——一个笼统的概念。

像个初学者,她生疏地开始作画。学着别的爸爸妈妈给儿子报很多兴趣班,奔走于钢琴和奥数之间,给了他一个没有输在起跑线上的童年。于是她把他变成了一个这样的人,似乎无所事事没有追求,不会太开心也不会太伤心。

天知道他有多讨厌自己这一身灰色,他在心里埋怨母亲给自己上错了底色,底色本不该是灰啊。可能母亲不是个合格的画家,她似乎也给自己的婚姻上错了底色,他们离婚了。那片空空荡荡的苍白,和灰色比起来,也说不出哪个更好一些。自此母亲变得沉默寡言,日渐消瘦。

他似乎被这件事刺激到了,开始挣扎,不再安于徒劳。母亲似乎彻底放弃了对他的管東,他变得自由而手足无措。像脱离朿缚不加修剪的藤蔓一样开始疯狂生长,肆意蜿蜒成自己最满意的样子,在灰色上随意泼洒斑斓的颜料。

自那以后,他独立起来,什么都自己去学。他和母亲的交集渐渐远了,却也一天一天看着她好起来,变回最初那个样子,轻轻在那片荒芜惨白上描摹几笔。这天他踏着一地夕阳沿街回来,光影浮动,于朦胧间第一次看到窗里亮着灯。他想,母亲早归了。

今日母亲有点不一样,说不出是哪里隐隐忧伤。“我今天看到你爸了。”母亲抱着双膝坐在沙发上。他不知道该接什么话,只是默默走到厨房,熬一碗粥递给她。她时隔多年再次认认真真看这个男孩,如今他已经长大,恍愡间有些陌生,更多的却是感动。

她抱住他,眼泪沉聚情绪:“如果没有你,我真不知道该把自己活成什么样子。”

那两幅画上的浓墨重彩和轻巧写意都被一句话剥离开去,只留底色,只剩郁郁的灰,慘淡的白,再加两颗心,变成了风雪夜里一盏留给归人的灯的暖金。在生活给予的暴风雪面前,我们能做的便只有相守,水不失去希望。

此时他明白,他已变成母亲生活的底色。

底色,在绘画时最能撑起一幅画的总体色调和格局,是绘画必不可缺的部分。就像心中那抹底色,让我们活成更好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高一
7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