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做自我的“差评师”1200字

拒绝做自我的“差评师”

1200字 初二 散文

一个同事找到我,要和我说说心里话。我听后十分开心,因为这对我而言是求之不得的事。她说,今年是她参加工作的第十个年头,回首来路,憾迹斑斑。她做班主任,工作繁忙,压力巨大;孩子尚小,无人援手;她也曾有过万丈雄心,但是,慢慢地,庸常的生活之水就将她那棱角分明的理想磨成了卵石。她为这十年的庸碌无为懊恼,也为下一个十年会将自己带向何方而惶惑。她问我:“您说,我该怎样获得一种‘存在感’呢?”

我想,不管她能否获得自己意欲追寻的“存在感”,她可贵的反省,已经是在向昨天那个得到了“差评”的自我宣战了,这本身就是朝自我救赎迈出的伟大一步;然而,十年的光阴,埋殡起来毕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那种颓靡懊丧,那种焚心烹骨……我在为她的觉醒欢悦的同时,也为她给自己入职十年打出的“差评”而叹惋。

在我看来,每个教师的面前都摆着两种事——紧急事,紧要事。紧急事是眼下就要接受评价的事:备课、上课、赛课;紧要事是滞后接受评价的事:成长、成就、成功。笼统说来,前者逼着我们“牺牲”,后者逼着我们“自救”;前者是“成全他人”,后者是“成全自我”。有人可能要悲鸣了:这不存心要撕裂我们吗?其实,“牺牲”与“自救”,“成全他人”与“成全自我”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瞧,孔夫子一语就说穿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注意,这里的“己欲”很重要。想想看,一个连自己的“立”和“达”都不在意的人,怎么可能尽心竭力地去“立人”“达人”?正因为如此,朱永新先生提倡教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以为“幸福完整”亦可理解为一种“完整的幸福”,不仅要“幸福他人”,也要“幸福自我”。

有时候,我的同行们喜欢拿“牺牲”做不能“自救”的托词——“我光忙学生了,哪有时间忙自己?”须知,这说法恰似一块遮不住羞的遮羞布,它暴露了说话人对自我平庸状态的一种逃避不及的抓狂。

我曾经带领我校全体中层去丰润岔河中学考察学习。那是一所极普通的镇中,50多名教师,却出了30多本书。我们当中有一位中层激动地跟我说:“咱们也可以给老师们出书啊!”我说:“好主意!不过,哪个老师手中有可以凑够一本书的东西呢?”她建议道:“我们可以按教研组出书啊!同教研组的老师们把论文凑到一起,肯定能凑成一本书!”这时候,岔河中学的崔小英老师忍不住插话道:“我们校长坚决反对‘凑书’!两口子都不可以凑到一起出书,作者必须是单个人!”我回头问我们那个中层:“你能琢磨透他们校长的良苦用心吗?”——在某些时候,最亲密的人都帮不上你。精神的成长,纯属“个体事件”。

“持续贡献”,这是我无比挚爱的一个词。上帝给了每个人足够多的时间让你去圆梦,只要你肯于用针尖去一点点挑土,绝不轻言放弃,你就有收获一座山峰的机缘。

西西弗斯每天推着巨石上山,当他费尽千辛万苦将巨石推向山顶,巨石都会不可阻挡地滚落。这种徒劳无功的劳作,确乎是一种最为“诛心”的惩罚。但是,即便是这种毫无诗意可言的乏味劳作,西西弗斯都能从中找到无穷乐趣——快推、慢推,左推、右推……每一次征服带给他的喜悦都是足金的,都是迥异于前的。我想,回首往事,西西弗斯绝不可能给自己的昨天“差评”。

我总用这段话跟同仁共勉:“要让明天那个自己感激今天这个自己的勤勉,不要让明天那个自己抱怨今天这个自己的慵懒。”我作词的《开一学子志气歌》中有这样一个句子:“人人生来性本懒,犯懒犯成虫一条。”人人都有惰性,顺从惰性,我们的人生必将一事无成。

拒绝成为自我的“差评师”——你做到了吗?

拒绝句号

1200字以上 初三 议论文

多美的句号啊!句号代表一种完成,一种圆满,一种有志者事竟成,一种成果与收获,或者干脆把这圆溜溜的句号看成一个个饱满的果实——但是我却要拒绝句号。

前一次轰轰烈烈的月考,我成绩尚可,但是我自认为不甚理想。可这不甚理想,却在众人眼中成为了“圆满”。我扪心自问:究竟何为圆满?如此成绩,可谓圆满?这般稳定,叫做圆满?不,不,没有圆满。我各科都有弱点,都需要更进一步地“修炼”,我需要更勤、更悟,我要稳扎稳打,我要进可攻退可守,我要超越之前的自己……我的字典里没有圆满,圆满只存在懒人的脑海中,所以我拒绝圆满的句号。

打个比方,我正与许多人在一条路上行走。行走匆匆间,我会隐隐感到路已走尽的欢愉。若我停下脚步,那么我的脚底就会出现一个句话,我将终止在这个句号前——但是路真的走尽了么?不,没有,这条路是人生追求的路,这路本就无止无休。我可以选择随时随地踏上征程,也可以无时无刻不可以退出这场马拉松,画上个圆满的句号。

瞧瞧吧,可以成为句号的缘故这么多,精疲力竭的放弃,自寻清闲的逃逸,江郎才尽的低头认输,甚至是如我那次月考,在达到几分目标后,就险些成了收获的自满自足!幸好,我最终明白了,就算是再辉煌的目标,达到后也只是一个句号,所以居里夫人把她的金牌给她的小女儿当玩具——因为尽管这句号闪闪发光,但它就是停止,就是终结,就是理想的颓靡,就是精神的死亡!

我曾经为自己画上句号。我曾经险些因此让自己错过中国极致美好的乐器——两年前我断了自己的古筝课,借口是毕业季忙乱,无暇练琴。其实心里洋洋自得地想着自己的琴技已到达一个高度,无需再学,无需再练,可以偷个懒。没有错过的我不知道珍惜,不懂得那从前那一段与古筝相伴的古韵流芳的岁月的美妙。

因此我与古筝成了熟悉的陌生人,我只记得破碎的指法,凌乱的曲调,一次我一人独坐在家想要抚琴,却悲哀地发现自己的手指已经僵硬,才发现自己琴谱上居然还有那么多曲调无法自学自弹——寥落之悲,至今刻骨铭心。如今我已自行寻得一位良师从学,对于失而复得的美好,我倍加珍惜。

而我更的确因此错过了锻炼自己的大好良机。从前学校里有奥数社,我是社员,这方面的成绩却是平平。老师极为照顾我,我却给自己画上了句号定了性——天生我材非此用。于是我老实做题,却不多不少只做布置的部分,不会的,不做,想不出的,懒得问……

如今进入初中,对着作业本上的勾股定理想得焦头烂额,闭着眼睛梦里也飘过几何图形,恍然间就忆起当时我坐在那间只有寥寥十几人的教室,奥数老师在黑板边刷刷写题,细细分析……如果我当时不为自己画上句号,是不是今日的应对会略为轻松呢?

李延年说,佳人难再得,我想,我因为画上句号而失去的东西,也难以追寻了。唯有努力弥补自己因轻狂所犯下的错误,并且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了。

我就是害怕如此的句号,我害怕我会如从前一般在无形的句号中无声地完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孔明之语,说易行难。此一“静”字,我该如何做才能够靠近它纯美的灵魂?它将使我不放弃、不逃避、不低头认输、不自满自足、不画上句号!我想,句号都是自己给自己心甘情愿地画上,舒舒服服地就把自己休止了。这多么可怕。

因而,我要对句号保持距离,保持警惕。月考是否圆满自然难以定论,但是它促进了我与句号的斗争却毋庸置疑。在这斗争中,我可以闻到我搏斗后浑身散发出的热烘烘的清香,感受到我浑身肌肉充满了活力,意识到这原是生命存在所必须进行的斗争——与自身的惰性抗争。

西西弗里斯每天推着巨石上下山,阿波罗每天架着太阳马车奔驰在世界的上空……中国的古代哲人说:吾日三省吾身……他们是这样地拒绝自己的句号,这何其艰难,这需要付出双倍的力量!

无论是从前人还是从同龄人,亦或是从我本身尚且短暂的人生历程中,我都发觉,只要消灭一个句号,我们就又有了一段全新的充满力量的征程。我还发觉,那被我所灭的句号,都化为逗号,成为我人生中一个站点却并非终点站。

我拒绝句号,因为最积极和充实的人生,是不断努力将句号变为逗号。

我拒绝句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散文
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