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90后时代_1500字1200字以上

生于90后时代_1500字

1200字以上 高三 议论文

E度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90后”因“80后”这样的称呼而得名。当“80后”还没来得及卸装时,“90后”就匆匆上台,于是,各界人士开始密切关注“90后”的一举一动。对于“90后”的评价也是有褒有贬。

他们说:“90后这些孩子没有爱国热情”!不知道其他人听了对此作何反应,反正我对此大惑不解。

2001年7月13日,这个被历史称为“特殊的日子”。这一天,北京申奥成功,举国上下一片欢呼,其中也包括我们“90后”;当台湾试图分裂祖国,对世人宣称要搞“台独”时,我们心中充满了怒火并且鄙视台湾领导人陈水扁;当马英九新当选领导人,“台湾问题”已解决时,我们鼓掌称赞,其中也包括我们“90后”;当“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发生后,当“达赖分子”阻止奥运圣火传递时,我们在网页里到处发帖子,批评“达赖分子”,我们在QQ群里痛批“达赖分子”,感觉不可思议,毕竟中国政府这么多年来对西藏的捐助太多太多了,让人联想到西藏人民强悍、野蛮、恩将仇报,被图谋不轨的国家利用了还自以为很潇洒!我们示威游行,“反抗一切阻止奥运的邪恶势力!”

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许多,足以证明“90后”有责任心,有使命感,有爱国热情。希望说出我们“90后”没有爱国热情的人们能公平点儿,以事实为依据,给我们以中肯的评价。

他们说:“90后这些孩子喜欢个性,真有特点呵!”这话我爱听,因为这点是符合事实的。我以为这是在夸奖我们呢,或者说这话时他们是心平气和的语气并对我们带有小小的好奇,可是……

当他们看见一个18岁的男生打着耳洞或一个女生整着爆炸似的发型,穿一件他们大人怎么也不好意思穿的衣服时,他们傻眼了。他们鄙视“90后”的孩子,更有甚着会说:“真个性啊,简直就一妖精。”但说这话时他们不敢大声,因为怕年轻人太冲动,会抄起家伙追着他们砍。或是不理不睬,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抑或是觉得他们特庸俗,用眼神扼杀他们!

我真的特迷茫,怎么做才能符合他们的评价标准?真搞不懂大人们是怎么想的。个性有什么不好的呢?要知道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也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样青春!

我们之所以沉默是因为我们的良心太脆弱,经不起现实的冲击!我们之所以选择虚拟世界,是因为心中有太多的郁闷与惆怅和忧郁而无法释放!我们之所以喜欢瞬间的灿烂不喜欢永恒的平淡,是因为我们是新人类;我们之所以冲动是因为我们年少!是啊,清涩少年谁没有过轻狂时!

我们之所以喜欢发呆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看见最干净的世界,我们之所以让刘海遮住眼睛是因为我们不想把世俗看太清楚;我们之所以喜欢个性,是因为我们有年轻的资本;我们之所以感到疲倦和伤感,是因为我们为了一纸文凭撕碎了所有娱乐的门票!

而这些或许根本不成理由,就为了让那些鄙视我们的人公平点儿!大家都是社会的一员,应该互相尊重理解。对于大人们的虚伪自私贪婪,我们都没有指责,我们都保持了沉默,为什么大人对我们却不能容忍,连一点点的自由都不愿给我们,为什么?

我们生于90年代,我们有自己的人生信条和处事原则,相信我们会让祖国更加富强的。恕鄙人无理,麻烦教育界的个位人士,请不要在讨论“90后”这个永远也不可能妥协的话题了,请不要给我们在众多课程的压力下再施加压力,制造舆论,这很不利于我们的成长,还是顺其自然就好!

我们生于90年代,我们是人不是机器,我们同样需要喘息!

江苏省盐城市盐南中等专业学校高三:王乃栋

传统文化深思_900字

900字 高三 议论文

E度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华民族很早就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遥遥数千年前。上至皇亲国戚、三公九卿。下至黎民百姓、士农工商都深受等级森严的封建礼教制度的束缚。那么传统文化礼仪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古代三纲五常、三从四得、九礼等等都从不同的角度阐述着社会各个阶层的交流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封建思想有极大的弊端。繁琐的条条框框呆板的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扼杀着人们相往自由、追求浪漫的灵魂。当然其中也不乏值得人们称讼的精髓部分。那就是尊师重教、孝敬父母、检点行为等。新时期的道德关念大抵也是数千年来约定俗成形成结果。正确、全面的审视文化的魅力就是在于看功大于过、还是利大于弊。纵贯中国古代历史就是压迫与被压迫的交替、演变、进化。较为严格的上下级关系违背着人人生而平等的意念。甚至能注定世世代代为奴为婢的命运。他们处于金字塔的底层行使着受压迫被奴役的权利。显然这种现象从总体上来说不利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却大大抑制了社会的向前发展。对于这些不利于时代特色的文化只有舍弃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而对于一些精要之处则要吸取并为社会生活服务,譬如孔融让梨、缇萦救父、香九龄温席等一些妇儒皆知、传承至今的历史典故都是值得发扬广大的。糟粕的文化就该尘封在史料中,毕竟它们在历史舞台上留下过“美”的痕迹。提供价值依据参考、熟读历史考实录无疑是通晓古今、知道兴衰的最好方式!精华是要继承的而糟粕也不是要彻底遗弃的!遗弃的方式有多种,其一、存而不用,明晓一二。其二、不存不用,消失净尽。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窃以为后者做法更好一些。借用中庸思想来讲万物的兴衰存无都是有规律的.全盘否定与肯定都不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糟粕的东西知而不为是最好的办法!难道不正是由于在旧的基础上才推出的新么?不能正面面对自己民族历史的民族算不的上是优等会民族,忘记糟粕有时也等同于凌空而建的空中楼阁。糟粕难道不是堆砌成功、再铸辉煌的基石么!糟粕、精华、落后、进步这不正是一个民族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吗!

综上所述包括处理方式在内的一切行动能力都有其变通的余地!理智的保留、盲目的舍弃给人来相差万里的感觉!理智者、理性也。权衡利弊。发复推敲的结果让人更加信服。盲目者、胡做也。数典忘祖。不计后果的行为难以服众!

永城职业学院高三:张威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三
议论文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