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散文选读后感900字

张爱玲散文选读后感

900字 读后感

怀旧,是为了寻找新的感觉。

不经意间掉进了30年代的灯红酒绿。由爱玲引领着融入妩媚的、灯红酒绿的上海之中。她是个时髦的女士,如果她还健在,谁也难有她的时尚与敏锐。她的文章细腻而理性,却也成得了美文。随手买一本旧版的《HOW》吧。

张爱玲在《谈音乐》中,我找到了我想要的。

“气味也是这样。别人不喜欢的有许多气味我都喜欢,雾的轻微霉气,雨打湿的灰尘,葱蒜,廉价的香水。像汽油,有人闻见要头晕,我却要特意坐在车夫旁边,或是走到汽车后面,等它开动的时候,‘布布布’放气。每年用汽油擦洗衣服,满房都是那清刚明亮的气息。我母亲从来不要我帮忙,因为我故意把手脚放慢了,尽着汽油大量蒸发。”

爱玲独特的写作风格正如她的嗅觉一般,敏感而与众不同。她的浪漫与纤细,使得她的文字似乎是从笔杆子里自然而然飞泻出来一般。品味清末民初的韵味,让我爱上了那时的生活。

“牛奶烧糊了,火柴烧黑了,那焦香我都觉着饿。油漆的气味因为簇新,所以积极兴奋的,仿佛在新房子里过年,清洁干净、兴旺。香港打仗的时候我们吃的菜都是用椰子油烧的,有一种强烈的肥皂味。起初吃不惯要呕,后来发现肥皂也有一种寒香。”

就这样,自己学着那些读书礼记中的“这句话使读者眼前仿佛出现了……”之类,想象着周围洁净的空气中有牛奶、油漆、肥皂味,为的不仅验证文中的结论,更体验一种认识生活的新途径。

一遍一遍去读,看她在寓所里微闭着双眼,贪婪享受生活的各种气息。而自己却正庆幸能读到如此美妙的文字,鼓励我去嗅一嗅生活。

可笑那么多作家睁着比试眼力,爱玲却悠然地坐在一旁,浪漫地一闭眼——一片新天地。如同《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花凋》章,还有《海上花落》中深深宅院的故事,以嗅觉捕捉灵感,浪漫而伤感,犀利而深刻。

生活,在源自生活的一大堆素材前,你是远观?还是近赏?要把一种千人万人争用的方法演绎得巧妙不易,但若另辟蹊径,只稍具匠心,于人于己都是赏心悦目。

被访的席慕容说:“有位女作家写到:在你的影子上撒一点盐,腌起来,等老了,下酒。写得太妙了,我怎么没想到呢?”最初的惊叹就是促成记忆的催化剂,跟小巫见大巫没什么两样。

正值读书时期,我想也创造点“我怎么没想到呢”,为的是有一天别人对你报以如此的感叹。

昙花

600字 初二

朋友送我一盆昙花,我放在窗前,日日给它浇水。听人说,昙花一现是种凄凉的景象,于是我等待着,等待着那难得一见的瞬间。

一天夜里,我在灯下看书,一股淡淡的清香飘来,惊喜地抬头,我看见昙花开了。我静静地趴在窗前,感觉心在狂跳,神情专注地望着它,仿佛错过了便是永远。大朵大朵的白花势不可挡地在我的惊叹声中绽放,那么热烈,那么绚烂。好像累积了许久的生命在这一刻爆发,好像它要以燃烧生命的方式,毫无保留地将最后一幕演完。落幕了,生命就宣告完结。而我,还深深的沉醉在宁静的夜,洁白的花瓣和淡淡的清香……

昙花一现,并没有让我徒生凄凉之感,反而让我肃然起敬,因为它让我领略到了自然界中最弱小的生命,最坚强的一面。

昙花是清高的,她固守着自己的洁白,不屑与百花争奇斗艳;昙花是孤傲的,她远离白天的喧嚣,选择在夜深人静时独自绽放;昙花更是勇敢,哪怕知道燃烧自己后便是幻灭,也依然无怨无悔地绽放。它默默无闻,也不需要别人认可它的美,不需要在他人的赞叹中得到虚荣的满足,只要自己倾尽全部,按着自己的花期绽放过,热烈过,绚丽过,便无悔!这种精神不得不令我佩服。

人生也一样,生命的意义不在长度,若能活得精彩,有意义,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哪怕短暂如流星划过,只是瞬间,也能成为永恒。凡事不一定非要引起别人的注目,只要做到问心无愧,那便是场完美的演出。

拾起桌上散落的花瓣。此时,那已不再是幻灭后的落寞,而是付出过后的坦然与满足。置于一个玻璃瓶内,挂在我的书桌旁,时时提醒我应该做个怎样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读后感
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