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脑筋的乐趣450字

动脑筋的乐趣

450字 初三 记叙文

有人问我最甜的甜头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动脑筋!”   

以前我不爱动脑筋,每次遇到问题就叫救星——妈妈,而每次妈妈慢慢向我讲解直到告诉我答案时,我又觉得太简单了。从此我就养成了不爱动脑筋的坏习惯。   

但这次我尝到了动脑筋的甜头。星期天的下午,我正在看 “智慧之星”这个节目,电视里的选手在闯关,题目牌接二连三地更换着,选手回答的速度非常迅速。到了节目最难的题目——猜字谜,谜面是:半部春秋,选手们都答不出来。我赶紧唤来救星——妈妈,妈妈看了题目说你自己动动脑筋吧。于是,我找来了一张纸,首先我想:半部春秋一定是半、春、秋这几个字相加,可怎么相加都不像啊!我也不知哪儿来的一股劲,一个念头从心里冒出:我一定要自己单独做出来!   

于是,我又投入到紧张的战斗中,我一会儿在纸上写写画画,一会儿抓耳挠腮……两根眉毛紧紧地挤在一起。   

正在这时,妈妈的好朋友秦阿姨来了,我见了忙说:“秦阿姨好。”“你好”,就在这一瞬间,我脑子里灵光一闪,答案跃进我的脑海,秦不就是半个春加半个秋吗?我怎么早没想到呢?   

我兴奋地把答案告诉了妈妈,妈妈听后肯定地说:“对,是秦字。还深藏不露呢,平时怎么看不出来。”我得意极了,调皮地做了个鬼脸。   

开动脑筋尝到甜头的滋味比蜜还甜,从此我就改掉了不爱动脑筋的坏习惯。

吃饺子的来历

8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我国北方有一种习俗,逢年过节,迎亲带有,总要包饺子吃。水饺人人都爱吃,年饭无数饺子香。”当人们吃着这润滑鲜美的饺子时,如果在这到一些他的来历,谁能不惊叹我们文化古国的源远 饺子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食品。它的制法是先用面粉做成薄而软的饺子皮,再以鲜肉、白菜等切碎,拌以佐料为馅,包成后下锅煮至饺子浮上水面即可。其特点是皮薄馅嫩,味道鲜美,形状独特,百食不厌。

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

东汉末年,各地灾害严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南阳有个名医叫张机,字仲景,自幼苦学医书,博采众长,成为中医学的奠基人。张仲景不仅医术高明,什么疑难杂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医德高尚,无论穷人和富人,他都认真施治,挽救了无数的性命。

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的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张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折“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吃着饺子,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今天,我们用不着用娇耳朵来治冻烂的耳朵了,但饺子却已成了人们最常见、最爱吃的食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记叙文
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