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食1000字

品食

1000字 初二

品字三口。提及“品”,无论如何也不能不说说这口中之食。世事洞明皆学问,万千美食即文章。只有没有思想的动物才会仅将食物当作充饥之物。作为人,我们没有理由不以一种谦逊而虔诚的姿态去细细品味着唇齿间数说不尽的奥妙。

说起美食,自少不了食客。漫观历史长河,那些富有生活情趣的文人墨客总与美食有着不解之缘。古有东坡肉、五柳鱼,更有袁枚为得一做豆腐之方向人鞠躬求教,苏子豪言“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于他们而言,食物早已不单是用于填饱肚腹,咀嚼间,品出的是生活中最真实质朴的幸福感。一个人对美食的热爱便足以见得他对生命的热爱。试想杜甫卧居草堂,东坡迁谪黄州,这荒夷之地的美食纵然再美味,若没有那股对于生活强大的近乎忠诚的热爱,又怎么品的出其中之美呢?

于是真正爱美食的人,品的不单是盘中之物,而是它背后那一幅幅波澜壮阔的风土人情图。呷一口白菜炖粉条的热汤,就好像置身东北的庄户人家,屋外寒风刺骨,飞雪漫天,屋内的火炕却烘得人面带红晕,一大口浓汤下肚,升腾上一阵热气,那舒爽劲儿从头到脚的贯穿下来。又或是面对一盘刚出笼的虾饺,晶莹剔透的面皮似若吹弹即破的美人的脸庞,轻轻从中戳开一个小口,吮一口馥郁的汤汁时舌尖触及滑嫩的虾馅,香气四溢间仿若身在广粤的茶馆,一壶清酒,配上三两小吃,便可悠然度过一下午的时光,一人独坐角落,坐观人来人往,笑看世间百态。陕北的擀面总带着凛冽如刀刃的风的气息,江南的糕点又总蕴含着流水般的灵动。一种食物,从它诞生那刻便打上了这地域不可磨灭的烙印,若你带着细腻的味蕾和美好的想象力去静静地品味,它便会向你娓娓道来其背后那雄阔的山川,涓涓的细流,多变的物候,勤劳的人民……你便会猜想它是经历了怎样的故事穿越了怎样的时空才奔赴到这里与你相遇,你便会品得它的厚重独特,它的风情万种。

所以我坚信,食物是有感情的。凡是食物,没有不是经由人制成的。一道普通的菜一旦注入了人的感情便与众不同了。所以踏遍天下的游子总忘不掉母亲的菜香,所以独自一人的速冻的饺子加热得再烫也缺少了感情的温度,所以朱元璋重食“珍珠翡翠白玉汤”时再也没了当年的味道。一道没有感情的食物,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人,纵使鲜美可口也毫无生气。品食之至臻境界,即是品那食中之情,菜中之意。

食物作为人类生活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使人萌生了多少最朴素最本真的幸福感。这幸福感来得直接,来得毫不忸怩,来得真性情。不如就怀着一颗细腻而敏感的心与你的食物相会,在纷扰的世间静静地去品一品着食中之天地,食中之人生,食中之真情。

800字 初二

世间学问苍茫浩大,唯有细细品味,才可领略一二。王国维曾论及品味学问的三种境界,可谓鞭辟入里,精炼老到,只有先品味做学问之寂寞苦涩,才可苦尽甘来,品得其甘甜。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谓做学问之决心,品得其中的寂寞寥落,品得其中的萧索孤独,方可登堂入室。研究学问的过程是枯燥乏味的,最初不懂得文意的具体内涵,只能于咬文嚼字中获得一点进益,此谓做学问之寂寞所在。而其个中滋味也正是我们所需要细细品味,反复琢磨的。与品味文字含义,弄懂其意味相比,在这个过程中的寂寞孤独才是我们真正所需品味的。品得寂寞,方可洗去虚浮;品得孤独,才可褪去浮躁,文字中的意韵也就自然而然的显现出来了,此谓“品”之功效。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谓做学问之艰苦。古有云:“品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此话放在做学问上,甚妥。唯有品得苦涩,才可领略学问中的真谛所在,与作者的内心世界实现心灵深处的共鸣。品味做学问之苦涩好似品一杯浓咖,入口时,浓郁的苦涩充斥着唇齿之间,待其滑入喉中,那份香醇馥郁才流淌开来,可谓回味无穷矣。如此看来,只有品得做学问之苦涩,方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达到精神沟通的境界。也唯有此时,才能获得精神的丰腴,达到新的高度。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谓做学问之乐趣。在品味了寂寞苦涩之后,做学问之境界才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豁然开朗之感顿从心生,一片清明开阔。假使做学问的第二境界像是美人犹抱琵琶半遮面,此时此刻,那半边面纱方才真正褪却。此时再品,则苦寂尽失,甜绕心头耳,做学问之“甜”方才得以品出。

品味做学问的真谛在于于不同境界中品味寂寞、苦涩和乐趣。而这品味的过程才是做学问真正的灵魂所在,只有品得其中滋味才可彰显做学问的价值。以品味学问来品及人生,才是“品”之内涵。只有学会于苦涩中品味乐趣,于喧嚣中品味宁静,才能品及做学问之甜。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才能登山到顶,与开阔中品得做学问之甘甜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