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开启人生美好之窗!1200字以上

阅读,开启人生美好之窗!

1200字以上 初一 议论文

日暮夕阳黄昏下,泛白的天空下一道余晖慢慢退却。一天即将逝去,接下来的便是黑夜。从日出、日当头到日落,这就是一天。每一天都是如此,但却没有两天是一模一样的,每一天都是新的,今天的日出可以让人想到昨天的日落,但它却不再是昨天那个日出。好似人生,每个人都只拥有一个人生,从降落到消亡,一样的开始,一样的结局,尽管过程总是充满惊奇和变幻,但结局却永远都只有一个。所以,一个人生,却演绎着形形色色的故事。

余秋雨先生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谁都不想平庸,可总是有人在自己不查的情况下加入到庸庸之众的行列。因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没有充实厚重的内心。只知盲目从众,昏昏度日,世俗的观点即是无误,人生最大目标不过是完成物质的丰厚。然而经历了丰富阅读的人生就大有不同,它会对生活思考,对生命思考。先辈的经验是前车之鉴,自己的经历丰厚现实之实。于是,自己在阅读中一次次进步、一点点成长,最后灵魂也升华。

肖复兴先生的经历即是鲜明例子。在他的青年时代,社会动荡、偶像坍塌,一贯的信仰失衡、整个青春时期完全处于一种茫然而无所适从的状态。然而,这个时候就是阅读拯救了他,让他看到了人生还有光,还有前进的方向——“太阳还在明朗朗地照耀着,只不过太阳和风雨雷电同在。”所以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他还是坚持下来,最终人生奖赏,他成功地到达了理想的彼岸。

但是,我们又不能盲目地读。

读书时,作者在代我们思想,我们不过在追循着他的思绪,好像一个习字的学生在依着先生的笔迹描划。我们自己的思维在读书时大部分停止了,因此会有轻松的感觉。但就在读书的时候,我们的头脑实际上成了他人思绪驰骋的运动场了。所以读书甚多,或几乎整天在读书的人,虽然可以借此宽松脑筋,却渐渐失去自行思想的能力,就像时常骑马的人渐渐失去步行的能力一样。有许多学者就是这样,读书太多反而变得愚蠢。经常读书,稍有空闲就读书,这种做法比体力劳动更容易令人思维麻痹,因为我们在干体力活时还可以沉湎于自己的遐想,一条弹簧在久受外力的压迫之后会失去弹性,同样,我们的头脑如果经常处在他人的思想影响之下,也会失去自己的活力。又譬如食物能够滋养身体,但吃得过多,反使胃肠受累,损害健康;而我们的精神生活如果向外摄取过多,也是有害无益的。读书越多,使你的头脑就像一块重重叠叠书写的黑板,每一篇读过的东西能够留存的越少。读书而不思考,就不可能心领神会,得到的浅薄印象往往稍纵即逝。就像我们所摄入的食物只有五十分之一能够被身体吸收,精神食粮也只有小部分真正成为大脑的营养。

况且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好像沙上行走者的足迹:我们也许能看到他所走过的路径,但如果要知道他在路上究竟看见了什么,则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

因此,对于善于读书的人,决不滥读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即使是时下正享盛名,大受欢迎的书,如一年数版的政治、宗教小册子、小说、诗歌等,也切勿贸然拿来就读。要知道,为愚民而写作的人反而常会大受欢迎,不如把宝贵的时间用来专心一致地阅读古今中外出类拔萃的名着,这些书才使人开卷有益。坏书是灵魂的毒药,读得越少越好,而好书则多多益善。因为一般人通常只读最新的出版物,而不读各个时代最杰出的作品,所以作家也就拘囿在流行思潮的小范围中,时代也就在自己的泥泞中越陷越深了。不读坏书,是读好书的一个条件:因为人生短促,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我们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学习阅读十分艰难。如果我们与阅读还有距离,我们的阅读还存在障碍,都是因为世俗的腐朽的不正确的阅读观使我们无法亲近阅读。比如对阅读的膜拜,对阅读的功利诉求。也许,我们可以惊世骇俗地把阅读拉下文化崇拜的神坛。也许,我们可以无所羁绊地把阅读从功名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每一个人都可以从阅读中得到心灵的慰藉。每一个人都是阅读的主人。阅读仅仅是为了活着,快乐地活着,有灵魂地活着,高质量地活着,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活着的人。

人生实际就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书,每个人的人生都不相同,这本书的内容也不会相同。即使同一个人,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他(她)人生之书的内容也不会重复。不同的人,其经历更不一样,书的内容更加大相径庭。所以,要读懂一个人,要了解一个人,要读懂人的一生,何其难也!但许多人在努力沟通,希望读懂对方,了解对方,深入对方,让思想和思想进行交流。——阅读,开启人生美好之窗!

初一:曾红

阅读,曾让我感动

900字 初三 议论文

清晨打开窗户泥土和野花散发出的芳香袭鼻,望着湛蓝的天空呼吸着清洁的空气开始一天的生活,夜晚皎洁的月光伴随我们进入梦乡。这样美丽的环境是我沉醉其中,使我为地球的美丽而感动。

然而这只是“昨天”的环境现在我们的生活的环境又是怎样的呢?现在的我们面对着“十面霾伏”,环境情况越来越糟糕。最近网上大火《穹顶之下》里边有这么一句话“雾霾之上,穹顶之下,我们同呼吸,共命运”。看过《穹顶之下》之后我开始重新“阅读”现在的环境,找回曾经的那份感动。

雾锁楼台,霾没晴空,从东北到华北,从华北到华南,偌大的中国,一座座城市,一个个乡村,迅速被雾霾占领:碧水沦陷,蓝天沦陷;视线受阻,呼吸受阻……雾霾,这个令我们沮丧的魔鬼,究竟是谁把他从地狱之中放了出来?

这不能补归罪于某些人的短见。他们在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照样坐奔驰、开宝马;他们一味追逐眼前的利益,不做长远打算,为了一时的利益,不惜牺牲子子孙孙甚至他们子的碧水蓝天。正是他们,正是这种贪婪而愚蠢的短视打开了地狱之锁。

他们的种种行为让我感动心寒然而在他们破环坏境的同时也有人在为了环境的恶化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地球女儿”赵鸿自2001年开始在衡水湖自然保护区组织大型志愿者义务植树,宣传湿地知识、野生动物保护法。多年来她组织中外志愿者2万多人次绿化衡水湖,植树10万余株,用自己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参与到衡水湖的保护事业中; “绿色推动者”田桂荣在1999年当她得知废旧电池对人类有强烈危害时,毅然决定自费回收废旧电池并自费9万余元,回收废旧电池65吨后来又积极开展多种环保宣传实践和环境教育活动 。

他们做这一切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地球恢复昔日的样貌甚至变得更美丽。往日的感动似乎回来了但不再是为了地球优雅的环境而感动了而是为了在环境恶化的今天那些竭尽自己力量只是为了挽救我们家园的“环保卫士”而感动。

这些地球的环保卫士在其他人驾车出行的同时在为自己的环保行动奔走,在其他人一味的追求自己利益而伤害环境的同时在尽自己的力量来维护地球的环境。他们的行为比绽放的花儿更芬芳,比皎洁的月光更加美丽。他们的行为让我为之感动。他们的行为是风,在炎热的时候,带来一丝凉意;是雨,在久旱的时候,滋润一块方土;是火,在寒冷的时候,得到一烘暖意……是数以万计的璀璨繁星,能点出美妙绝伦的无限天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议论文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