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漂流》读后感500字

《鲁滨逊漂流》读后感

500字 五年级 读后感

当我郑重地翻过最后一页,读完了这个情节曲折,跌宕起伏的故事之后,我想我真的被它震撼了.这本《鲁滨逊漂流记》的著作是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丹尼尔·笛福在59岁时写的.主人公鲁滨逊怀着云游四海的高志远向,越过大西洋和太平洋,在惊心动魄的航海中历经无数险情,后来整条船终于在太平洋上不幸罹难,唯有他一人得以奇迹般地活下来,并只身来到一座荒无

他从绝望的缝隙中得到了生命的启示,在孤岛上瞬间便几十年.他在孤岛上劳作生息,开拓荒地,圈养牲畜,生产水稻和小麦,年复一年与孤独为伴,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他曾与野兽斗智,也曾与吃人肉的野人斗勇.

曾有人说过,“作为一个人,首先应该学会的便是如何生存.”鲁滨逊并未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而是和我们一样在生活着.但这些琐碎的细节却又是鲁滨孙同困境对抗的过程,而这些困境又是几乎每个人都曾体会到的:黑暗,饥饿,恐惧,孤独.鲁滨孙的经历之所以具有传奇性是因为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困境被放大了,对抗困境的时间被拉长了.

生活就像是一幅画,有的人画出了春天的生机,夏天的绿荫,秋天的收获,冬天的希望.而有的人却画出了春天的寂寞,夏天的焦躁,秋天的凄凉,冬天的悲哀.画的色彩如何,全取决于作画人本身对生活的态度.鲁滨逊那种对生活不断追求,对交往的向往都源于他那对生活无比热爱崇尚的精神.

原来我没懂(8)

600字 初三 散文

总是爱江南的温婉,却总没懂拉萨的粗犷。

——题记

总是对江南的青砖磁瓦,弱柳河畔有着深深的眷恋与缱綣。在我看来,江南如一个婀娜的渔娘,有着昳丽的貌和娇弱的姿。师风古韵的如画景致,总是让我神往。

但拉萨却是风沙万丈的高原,在小时候的我看来至少是阴霾,与不可理喻的神秘。

但是,当我领略尽江南的风姿,塞北的豪迈,真正走进西藏时,我才发现自己原来一直没懂拉萨的粗犷。

天宇,如少年明丽而复古的额头,天蓝蓝中透着一丝不可捉摸的青。湛蓝的天空中飘飞着出岫的白云,如朵朵雪莲般绽放在苍穹之中。空旷的天穹让我禁不住想要放声歌唱。太阳的金光像从闾阖中射出的一般,让圣洁的雪风吟唱着亘古不变的歌谣。苍茫的天空,包揽了整片大地。这里的天,不像江南,背香樟和屋檐扯得七零八落,小家子气;亦不像塞北的天,被风沙砾石卷得浊浊地一片,吞星隐月;这里的穹宇是空石般的澄清明泽。

布达拉,如巍峨的高山矗立在这里,雄伟而厚重,洁白的墙壁,让人感到神圣的气息。如一只散落于高远的冬不拉,用雄浑而高亢的声音浅唱着信仰与虔诚的歌曲。入藏传佛教中的明珠,嵌在历史须臾即逝却又永恒不变的洪流中。这布达拉,不像苏州园林,非要作个奇石怪树、琪花瑶草才美;亦不像故宫紫禁城,非要弄个东西对称,金碧辉煌才美;胸围的布达拉,是藏汉友谊的见证。闭上灵动的双眸,仿佛又看见那千年神话——文成公主入藏。

高远,千丈。

原来,小时候我仅是看见西藏拉萨的表面,未曾深深地去体会拉萨。原来我一直没读懂拉萨的粗犷。我深情注视着布达拉,苍茫的天穹下,布达拉如同一张色彩鲜明的唐卡,织在天绒布的绸缎上,在我心底泛起漩花,原来我没懂他的粗犷的野性美,现在我懂了!哦,拉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五年级
读后感
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