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与亲情 ——读《高老头》有感_900字900字

金钱与亲情 ——读《高老头》有感_900字

900字 初二 读后感

合上《高老头》,回想着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我意犹未尽……

《高老头》中的面粉商高老头为了女儿的体面和种种奢望,他倾其所有。可临终前,穷困潦倒的高老头却连女儿的面都没有见到。

书中的高老头是作者巴尔扎克塑造的一系列富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之一。他把自己的全部情感都放在女儿身上。大女儿仰慕贵族,他让她成了雷斯托伯爵夫人;小女儿喜欢金钱,他让她成了银行家纽沁根的太太。最初他在女儿家里受到上宾待遇,随着他的钱财日益减少,他的地位也就每况愈下,最后竟被闭门不纳。他的遭遇表现了社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社会教育和社会风气败坏了高老头的两个女儿的心灵,他在临终前才明白过来,她们爱的只是他的钱。他悲愤地喊出:“钱能买到一切,买到女儿。”读来令人心碎.....

高老头是拜金主义的牺牲品。巴尔扎克以高老头的父爱,衬托出金钱败坏人心已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他死前的长篇独白就是一份深沉有力的控诉书:“把父亲踩到脚下,国家不要亡了吗?”这是对现实社会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发出的愤怒谴责。

从古到今,在道德伦理面前,金钱与亲情的天平永远倾向亲情。然而,在社会腐败风气的影响下,一些人被金钱腐蚀,漠视亲情,甚至淡忘亲情,只顾一味地追求名、利、权、钱。对于父母的关爱,他们毫不在意;对于父母的询问,他们不予理睬;对于父母的健康,他们漠不关心。这样的人,用“丧心病狂”形容也不为过。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都成了金钱的奴隶,那这个国家最终也会走向灭亡。

没有钱财的日子固然难熬,但缺少亲情的生活定会索然无味。在这方面,我们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某个时刻,自己被金钱冲昏了头脑?有没有某段时间,自己被权利蒙蔽了双眼?有没有某年某月,自己被名誉浑浊了心灵?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就是指在所有的美德中,孝敬父母是占第一位的。由此可见,无论时光的车轴怎样转动,无论时代变迁多快,亲情在人们内心永远是最重要的。

《高老头》通过其细腻的笔触深刻反映了复辟时期的法国社会,淋漓尽致地揭露了金钱统治作用和拜金主义的种种罪恶,在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同时,也给广大的读者们留下了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金钱与亲情,究竟哪个才更为重要?

初二:张旭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无家可归的中学生》读后感_700字

700字 初二 读后感

一个初中生没有家了!

初一暑假前夕,田村裕的父亲突然宣布家庭解散,留下兄妹三人自谋生路。田村裕逞强,独自一人流落公园啃食纸板箱,与鸽子争食,与小孩抢滑滑梯,在自动售货机下面捡别人遗忘的金钱,险些因为饥饿而犯错。幸亏得到热心的同学父母的帮助,为三兄妹租下一处房子同住,三兄妹不负众望,在依靠政府补助金生活的同时,勤俭节约,相互鼓励,自强不息,努力完成学业,并最终各自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味道的彼岸”。因为晚饭常常吃不饱,所以他们一家决定把嚼饭粒的时间延长来增加饱足感。兄弟姐妹三人就这样慢慢地嚼,细细品尝饭粒中的那一丝甜味,直到甜味消失才咽下去,可是姐姐仍然还是不放弃地嚼,一直不停地嚼,就连米粒也忘记了他们曾经是粒粒分开的了。突然一丝惊喜的表情划过姐姐的脸上,她居然在甜味消失后又有一刹那尝到了米粒的甜味。所以他们把这叫做味道的彼岸,以后每一顿饭,他们都把目标放在了味道的彼岸,这样一顿白饭就会有两倍的饱足感。

味道的彼岸:只要找定了目标一直一直跑下去,终有一天会成功的。我们常常在自己的跑道上困惑迷茫,慢慢怀疑,慢慢停下脚步,或者以为这里就是终点,但是如果能在继续相信自己,相信脚下的这条路,闭上耳朵,打开眼睛向前奔跑,也许更美好的风景就会出现……

我们很幸福,我们生活在父母的宠爱之下。我们体会不到无家可归的那种无奈;体会不到没钱买吃的只能与死神为伍;体会不到只能在下雨天洗澡,没有热水的痛苦;体会不到……我们可能永远都不会有那个机会做那样子的事。

从他的经历能明白的东西有很多,爱,自强,感恩,每一点都值得我们去深思,学会去寻找自己的人生定位。悲观到头便是乐观,再惨的人生,也要相信,总会有晴天……

初二:苏诗绮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读后感
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