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书550字

我与书

550字 四年级 记叙文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因为读书可以帮助人们打开智慧的大门,让人们彻悟人生的道理。我的脑海里,每一缕记忆的游丝都与书在一起,是书把我带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在我很小的时候,记得妈妈常常把我抱在腿上,给我读那些图画书,我则津津有味地听着。后来,我家的图画书越来越多,我也是翻了一遍又一遍,慢慢的,我长大了,妈妈又给我买了绘本故事书、长篇童话、小说等。就这样,读书陪伴了我整个童年。我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每日都浸在无比奇妙的文字世界里,比如这些天我都为《雾都孤儿》而神魂颠倒,有时为奥利弗被棺材店老板打骂而伤心,有时为奥利弗被骗而失望,又为费根被处死而大快人心。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我每一天都不能离开书,只要哪一天没有了书,就像鱼儿离开了水一样。还记得三年级的暑假,妈妈到我去医院看眼睛,医生建议扩瞳,这下可好,我成了一个“高度近视”患者,每样东西都看不清,原来周围清晰的世界也随之变得十分模糊。我怎么看书呢?真是的!我思来想去,也没有找到什么好办法,不行,我不能就这么认输,该怎么办呢?镜子,对了,放大镜!我可以用放大镜。于是,我找来一个放大镜,一个字一个字的去读这本书,嘿,你还别说,真好用。我可伶巴巴的读了一小段文字,真慢啊!妈妈听我的房间静得出奇,推开房门后看我我这样的看书,真是哭笑不得。后来妈妈心疼我的眼睛,不支持我这样做,于是妈妈便给我读这些书。

书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说得一点也不错。因为,每一次阅读,都会给我带来全新的感受。

时间在运转

650字 初三 书信

,于是,翻开封面。连续两张是浅咖啡色的皱纹纸,其中一页没有图文。可惜最后没有照应。目录的背景是简单几笔墨迹涂成的中国画。还不错,渐入散文的意境。

散文嘛,当然是要细细品读的。我带着一丝好奇心和虚伪的自信,翻到了第一篇散文的第一页。鲁迅的,《好的故事》。篇幅不长,大致的抓住几个词、几个字,我开始心理暗示,这对于我未必是个好的故事——它让我心慌,只因它静得出奇。强打精神看下去,这催眠散文似乎谕示着,鲁迅先生也是个唯美主义者?我不确定,但经不住要去猜想。

与他所在的“昏沉的夜”相比,我似乎已经在其“好的故事”范围内了,但只是精神上相似吧。我记得,曾经,我也有一个好的故事,在梦里——是一个黄昏,虽然是阴天,太阳没有赏脸(那不是更好?我又不喜欢太阳,呵呵),但我知道那就是黄昏。地面上都是沙子,或许我就是在沙漠里。十多米的距离,那里是一个湖泊,我最爱的深蓝色。而周围,望不到边的是光秃秃的小树苗的树干,黄色。当时只觉得很完美,现在看来是一种凄美了。

我还会期待更好的故事。因为,时间在运转。

一篇美文品完,大脑已经进入超负荷运转状态。继续下几篇散文,“品”已不是所谓的“品”了,我开始了正常人干的事儿,看书。

《乌篷船》和《故乡的野菜》,周作人著。因为人家好歹也是个作者,平和冲淡也就可以被当作特色。要细细地、静静地读才能读出味儿来。如此这般瞎来,待看完一篇文章的工夫过去,我都不知作了几个好的故事的梦了。这样的散文,也许更有药效。

十几年来,半途而废的事儿已经不少了,现在又添了一件——最终我还是没能品完这本散文,我也不清楚这里面是否有不类似于安眠药的散文。如果是两年前,我会觉得这只是因为这些名垂的作者们写得太高深了,所以看不懂。而现在不同,是心灵的成长,还是童年期到叛逆期的转变?

我还会期待更多的成长。因为,时间在运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四年级
记叙文
5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