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敬佩的老师1200字

我最敬佩的老师

1200字 六年级 写人

老师是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的花朵。老师是多么伟大,多么神圣多么崇高的职业呀!我非常尊重老师的职业,也非常尊敬老师,在我心目中我最尊敬的老师是杨琴老师。她在我的心目中把所有老师都一一比下去了。在我的记忆中我认为她是一个温和美丽的人,是一个慈爱、公平、伟大的老师。

杨老师是去年开始接我们班的。那时我们从各地聚集于此也算是有缘分了。没想到,杨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当初,听见在龙滩小学上学的同学说:“糟了,她又带我们课,并且是班主任,哎,真倒霉。”听了这些话我心中便有一种疑惑,我便去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说。他们说在小学时,她检查学生的作业十分认真,不容许谁有半点马虎。听了这些话,她那纯洁的形象并未在我心中有丝毫玷污,而且由此我体会到了老师的用心良苦,老师的认真负责。

初见杨老师,她的形象就使我刻骨铭心:微黄浓厚而笔直的头发,慈祥的面容,高贵的气质中不经意中流露了几分的活泼可爱,还有她身上有一种让人难以抗拒的平易近人。

有一件事虽然不起眼,但是在我心中至今都记忆犹新。那是在学习课文《古诗二首》的时候,老师叫我们把课文阅读几遍,并体会诗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我听了杨老师的安排,开始“工作”了。不到一会儿,“工作”已竣工了。同学们在各看各的,我望了望坐在讲台上的杨老师,油然而生地对她产生一种亲切感,不知是什么力量让我为了和杨老师说上一句话,不惜冒着老师说我笨的危险,我在下面暗暗思考了一番,就慢慢走了上去问:“杨老师,这个字怎么读?”我满怀着希望她能给我一个答案,尽管我知道这个字怎么读。杨老师并没有说我笨,她说:“字不会读,可以查一下字典,不要张口就问。”听了这话我走下了讲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经过了这小小的问题,她终于把她那一份发自于内心的爱,认真负责的爱不经意中流露了出来。经过这一件小事,我更加尊敬她了。

记得还有一次,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寒风呼呼的刮着,使人感到一阵寒意。也许外面的景色太诱人,让我情不自禁往外看。突然一个身穿白色羽绒服的人闯入我的视线中,定睛一看,原来是杨老师。只见杨老师显得十分生气,对于杨老师的生气我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杨老师一步一步向我们走来,她的怒气也是一步一步向我靠近。进了教室里,怒气“爆炸”了,杨老师把一摞语文作业本“啪”的掷在了讲桌上,这时我才恍然大悟。这本是和尚身上的虱子——明摆着,一定是作业做得不好。杨老师把作业本一个一个的翻开,做的不好的都挨了训。厄运终于降临到了我的头上,老师翻了我的作业本,狠狠的训了我一顿,我把作业本拿了回来,一个个红色的错号就像一把把匕首刺进了我的心,我趴在课桌上,我知道我这是咎由自取,我也知道杨老师是为了我们好,她是出自于一种对学生负责的爱。——老师你可还记得?

杨老师,虽然现在您没有带我们课了,但是您的谆谆教导仍然在我心中浮现。您的欢声笑语仍在我心中荡漾,每次看见您在校园中漫步,对您的那种感觉仍然像刚见面一样,总有一种新鲜感。像这样的老师,我怎么会不喜欢、怎么会不想和她亲近呢?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纯真的心就是那些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呀!

油灯往事

900字 六年级 写人

每一次回到家乡的时候,我都会坐在静谧的夜晚,遥望着远山外华灯初上的天际,想起那些与灯相关的往事。有关灯的记忆,是断点的,是琐碎的,但却是深刻的……

我的家乡是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村民们过着艰辛而贫穷的生活。最早烙印在脑海里的灯,是家里那盏污迹斑斑的煤油灯。夜幕降临时,父亲就点燃它,微黄的光线在屋子里摇摇晃晃,像一张黑白照片。那时候,距离油灯最近的人算是母亲了。借着微弱的灯光,她盘腿坐在炕头,不知疲倦地为我们姊妹几个纳鞋底、缝衣服。由于光线不好,他不止一次地被针扎破手指,急得父亲总是不断地拨弄着灯芯,企图让灯光亮些、再亮些。可是,我们并没有理解“慈母手中线”的含义,只是借着灯光,尽情地在墙上做着影子的游戏。

后来,我上学了。为了方便晚上做作业,我成了油灯的“主人”。而母亲,也只能等我做完作业后,才能去做一些针线活。有时候,半夜突然醒来,发现母亲仍然坐在油灯前缝补衣服,我的眼角就渐渐地变得模糊了。这种感觉,让我知道自己长大了。我琢磨着用自行车内胎的气门嘴,制成了一个新式煤油灯,只要轻轻拧动螺丝帽,就能随心所欲地调节灯光。我的“发明”,让我和母亲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灯光”,也受到了大人们的夸赞,成了我儿时最大的骄傲。

再后来,父亲从一位亲戚家里带回了一个叫马灯的东西,外面有着玻璃罩,点燃后亮堂堂的,不怕刮风下雨。“这是世界上最好的灯吧?”一天晚上,我问父亲。父亲把我拉到大院外,笑道:“傻孩子,咱山里穷,这是早已落后的灯了。”说着,他向远方一指,“你看,人家那才是灯呢!”顺着他所指的方向,我看到在很远很远的地方,一排排亮晶晶的灯光,如点点繁星一般闪烁着美丽的光芒,使我怦然心动。从此后,许许多多的夜晚,我都会望着远处的灯光,不停地思索:它咋就那么亮啊?怎么能照那么远呢?它又要加多少煤油啊?……

想着,想着,我就8岁了。1985年,我们村终于通上了电。当第一次看到那些玻璃制成的灯泡,不要煤油就能发出明亮的光芒时,孩子们都仿佛过大年似的欢呼雀跃,喜悦如山花一般在我们的脸上盛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如今,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使灯具事业有了巨大的发展。望着家里安装的那些各式各样的灯具,或温馨浪漫,或五彩缤纷,或静止,或旋转,我经常会想起小时候的煤油灯。它们彰显了祖国科技的日新月异,虽然,早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在我的心中,却永远是一个美丽的“舞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六年级
写人
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