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饼作文开头(10篇)
字数:
750字 800字
体裁:
记叙文 叙事
  • 75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我喜欢回老家东张,那儿人杰地灵,山清水秀。更重要的是,每天清晨,唤醒我的是那浓浓的光饼香。我的邻居王大爷,就是做光饼的。雷打不动的,每天清晨五点半,王大爷就挑着光饼,去镇上售卖。瞧,光饼垒放在竹箩筐上,码得整整齐齐。饼身小巧,散发着特有的芝麻香,吸引着路上的行人,不到10点,光饼就卖完了。看到我回老家,一向疼爱我的王爷爷特地给我留了几块。哇,光饼放在掌心还微微发热,一口咬下,外表又脆又硬,里层绵软,慢慢嚼着,淡淡的咸味饱含着芝麻香气。要是不过瘾,再往里面夹些肉,便是鼎鼎有名的光饼夹了。
  • 750字 初中 叙事
    家乡特产作文700字 家乡风味小吃——光饼家乡建瓯的小吃数不胜数,多如繁星,如光饼、油条、春卷、粿包、小笼包、豆浆粉……但其中我最喜欢吃的是光饼,今天就由我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建瓯光饼。建瓯光饼风味独特,远近闻名。家乡随处可见光饼店,我们学校门口就有好几家。制作光饼的主要材料是面粉,加入适量的盐水,还有搭配些肉馅、芝麻等。制作光饼的过程其实也很简单,待面发透后,手工揉细后制成饼截,再用木捶研成饼坯,直径约6~8公分,然后在饼中间打个洞,哈!一个饼坯就做好了。最后在饼坯上抹些水,贴在烧得旺旺的专用烤饼炉炉壁上,用炭火烤个十五分钟左右就成了,主要技巧在于火候的掌控。烤出来的饼色泽均匀无焦痕,饼面金黄、饼边色白,俗称“金面银边”,吃起来口感香绵、香酥可口,叫人越吃越爱吃。
  • 550字 三年级 叙事
    我国地大物博,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光饼,不知道你有没有吃过,那是福州的小吃。据说是记念戚继光而来的,总之和这位民族英雄有一定的关系。小的时候总喜欢站在高高的桶炉前面,看师傅做光饼。做光饼的师傅到处都有,一个案板,一个炉子就是全部的道具。光饼师傅把袖子卷得高高的,把放了碱水和盐水的面团摔得啪啪作响,然后分成一个一个剂子,用手左右一拍,一个小圆饼就出来了,再用一根竹签往中间戳一个小洞,就势往桶炉内壁一贴,等着吧,不一会,炉内就飘出香味来。估计差不多了,光饼师傅就用小铁铲利索地一铲,焦黄的光饼就跳出来了。
  • 900字 初二 记叙文
    光饼也许是我故乡特有的一种月饼。每到中秋,家家户户及商店,都用红丝带穿一个比脸盆还大的月光饼,挂在屋檐下。廊前摆上糖果,点起香烛,和天空的一轮明月,相映成趣。月光饼做得很薄,当中央上一层稀少的红糖,面上撒着密密的芝麻。供过月亮以后,拿下来在平底锅里一烤,掰开来吃,真是又香又脆。月光饼面积虽大,分量并不多,所以一个人可以吃一个,我总是首先抢到大半个,坐在门槛上慢慢儿地掰开嚼。
  • 500字 六年级
    “走进建瓯,建瓯的特色产品就会吸引你的眼球……”这是我对建瓯的发出的感慨。在建瓯有名的建筑物就是孔庙,还有水南塔。而在建瓯有名的食品就是板鸭,光饼,板栗等,让你大饱眼福。我最喜欢的就是建瓯的光饼,其它的味道:色美、味香、咸、脆嚼后又觉得有甜味。其它的在做法是(在军训时做过):先把面粉发酵,和好面(10斤面粉约加三斤水),每10斤面粉放盐三至四两、小苏打一两。然后做成直径约7。5公分,厚度约一公分的园形饼坯,在坯中间戳一个小洞,一般每个光饼戳一个洞,似瓜子模形。饼面加葱、肉的光饼每个戳两个洞,再把饼坯贴在火炉上壁四周,在炭火里放一些硫磺,这样烤出的光饼是白色微黄,饼面有光泽,表示金面、银边、瓜子咀。
  • 450字 初二 写人
    我的同桌名叫苏光饼,他自称苏东坡的后代,是个幽默的男孩。今天我感冒了。上课时一直在吸鼻涕。苏光饼看见了,掏出一张纸巾递给我说:“拿去用吧,我不喜欢听交响乐。”我忍着笑,说:“好吧,真是雪中送炭呀!”他说:“不对,我是水中送纸呀!”真让我哭笑不得。昨天,我喉咙疼。苏光饼不但不“关心”,还不停地唱着他自创的歌:“啦啦啦,啦啦啦!
  • 800字 六年级 叙事
    福清的光饼在福州地区百多种地方风味小吃中,光饼是最粗最贱的一种。它的原料仅为面粉、碱面、盐巴,另加一点芝麻,形状如银元般大。与抹了油加了调料的北京麻酱烧饼、江苏黄桥烧饼等相比,既无档次,又没味道。不过,不可小觑它,这光饼还是大有来头的。据福州府志记载: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民族英雄戚继光率军入闽追歼倭寇,不想连日阴雨,军中不能举灶,戚继光便命烤制一种最简略的小饼,用麻绳串起挂在将士身上充当干粮,大慷慨便了作战歼敌。后来,这小饼流入民间,不但普遍食用,而且还成为祭祀神灵祖先必备的供品。后人感念戚公,便把这种小饼叫作“光饼”。
  • 550字 五年级
    我的家乡建瓯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有许多独具特色的风味小吃,如豆浆粉、粿包、芋饺、扁食、豆腐丸……其中,我认为最有特色的要属光饼了!在建瓯,无论你走在哪条大街小巷,都能找到光饼的店铺。走近些,就有一股淡淡的香味儿直钻进你的鼻孔。再走近些,你就能清晰看到它的摸样——圆圆的,金面银边,大约有掌心那么大。说起光饼,它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相传明嘉靖年间,民族英雄戚继光率军入闽追倭寇,不想连夜阴雨,军中不能举灶,戚继光便命烤制一种最简单的小饼,用麻绳串起挂在将士身上做干粮,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后来,这小饼流入民间,为了纪念戚继光,便把这种小饼叫做“光饼”。
  • 650字 五年级
    “俺老孙”是武夷山有名的光饼大王,他的光饼摊在市区水东街的一个小巷子口,只有一把大伞、一张台面、一个烤炉,如此而已。他的光饼又香又辣,又脆又酥。一天早上,我有幸目睹俺老孙制作光饼。只见他将发酵好的面团搓成长条,再分成一个个小笼包般大的面团,整齐地摆放在台面上,然后开始放肉馅。他左手掌心托起小面团,右手拇指在面团中间摁一个洞,左手随即靠近装肉馅的大碗,右手用小勺挑点儿肉馅放入凹洞中,接着左手瞬间侧转,往旁边的碗中轻压,让肉馅黏上一点切好的葱段,然后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别从两边往中间一捏,便将肉馅和葱段包在面团里了。接下来,他让小面团轻轻落在台面上,右手掌根一拍,再拿起擀面杖在扁扁的面团上滚几个来回,再用尖的一头在饼胚中间戳两个小洞,这样,一片饼胚就做成了,真是神速!
  • 650字 四年级 状物
    每当夜色降临时,福州的中洲岛、台江步行街那儿霓虹灯闪烁,不少小摊小贩推着车子,走街串巷地吆喝着卖特色小吃,各种不同的香味飘散在空中。在福州小吃中,建瓯光饼是“领队大哥大”。光饼的来历与戚家军抗倭寇的历史分不开。当初戚家军抗击倭寇正处于艰难时期,当地老百姓便用面粉、水、芝麻做成一种半径约三四厘米的圆形面饼送给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