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伴我一生550字

“咬文嚼字”,伴我一生

550字 初一 叙事

太阳像火炉一样爆发着,一股股清凉的秋风滋润着我幼小的心灵,一群群麻雀在校园的大树上栖息着,使校园显得格外默契,知了在树枝上躁动着,风穿过教室,在教室里回荡着,吹在正在写字的我身上,天气的炎热使这一丝丝秋风显得格外清爽。

一个人在教室中沉默不语,窗外的一切都尽在身外,脑海里回荡着老师对我的教导,一遍又一遍,如放电影一般,心灵不自觉得有点委屈,眼睛控制着那蠢蠢欲动的液体,任由我抵抗,依然在眼里翻滚着。

我的字不太好,却想拥有参加写字比赛的机会,这个心愿被老师狠狠的驳回了,她说参赛名额有限,并不多,我的字在班上堪称倒数,不放心把名额交给我,怕浪费了这次跟别人的机会,我十分沮丧,无法从那一刻回到现在,为什么我就不能,我为了能够参加这次比赛,付出了许多。

好朋友不顾我是否生气,直接向我说出任何建议,她把我一直写错的字,最容易错的字全部帮我找了出来,为助我一臂之力,我慢吞吞地把平时的作业拿了出来,她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就已经把本子画得通红,对,那都是我的错字,不可以原谅,我居然这么多错字。

我不平的心情在心中荡漾着,拿着自己的本子,把错字全都写了无数次,到了老师决定选择参赛选手的时候,我向老师展示了那些错字,并且再也不会错了,我的诚心感动了老师,老师在旁边为我挑字,讲解哪些字容易错,我细心听着,时间匆匆流逝,“咬文嚼字”伴随我的一生。

“咬文嚼字”使我的错字不再增多,写字的准确率大大提高,使文章出现错别字的频率降低了,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也要“咬文嚼字”,我咬别人的,老师的,

《孔子》观后感

90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孔子》观后感

“孔子”——一提起这个名字,就想起了现在正在热映的电影——《孔子》,它没有美国片那么科幻,也不像日本片那么虚假,它只是一部记载着春秋时期的乱世英雄历史巨作。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个情节,一个故事,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

在我感觉中,《孔子》这部影片,就像让两千多年前早已逝去的孔子和弟子们,重新回到人们的眼前,让我们来慢慢品味他的儒家思想。在影片当中孔子的聪慧,就像一支冰冷的利箭,穿梭在乱世中。让敌人防不胜防。但是人毕竟也有好人,也有坏人,孔子被绝情地赶出鲁国,艰难地周游列国。这时,他的弟子颜回,抛弃了自己的金钱、地位、名誉、背井离乡与孔子一同流浪。没想到的是他的弟子们居然也效仿颜回的作法,跟随孔子四处流落。弟子们这种爱师甚于自身生命的精神让观众赞叹不已。后来,他们整天饥肠辘辘,吃尽苦头,受尽苦难,但是没有一个人放弃,没有一个人说“不”。甚至只有一碗几块肉的汤,他们也互相推让,他们的坚强和执着更打动了每一个人。直到一天,真正的不幸降临了,这一天他们需渡过一条冰封的江面,在江心处,突然间,冰面崩裂,正驾驶着马车的颜回和一车的竹筒,全都落入了水中。这时,善于游泳的颜回并没有迅速游回岸上,而是一头栽进冰冷的江水,拼命捞起老师的竹筒,一次又一次地从水里抛出竹筒。岸上的孔子和弟子们撕心裂肺地喊着颜回的名字,告诉他快上岸。但是平时总是遵从孔子和同窗们的颜回,这一次没有听从。人的生命是脆落的,在颜回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紧紧抱住竹筒,用尽最后一丝气力,抛出水面。最钟爱的弟子永远离他而去。孔子悲痛欲绝,他把打捞上岸的颜回紧紧地抱在怀里,在几个小时里,徒劳地自己的体温来温暖着颜回冰冷的遗体……颜回用自己的生命演绎了儒家的“仁”和“爱”,诠释着“忠”和“孝”。此情此景,观众无不为之动容,心灵无不为之震撼。颜回的壮举,无时不刻的昭示着们,珍惜知识,崇尚文化。后来,孔子和弟子们,接受鲁公的忏悔,又回到了鲁国。从此孔子与政治隔绝,成了教育家。孔子临终前最后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后人理解我,后人误解我,都因为—《鲁春秋》”。在不同人的心里必定会有不同的见解。

《孔子》这部片使我受益匪浅,懂得一个政治家,思想家,以及教育家身后的苦处。一个中国人若不懂点孔子,即便不说是不合格的中国人,起码是缺乏教育的中国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叙事
550字
栏目热门